作者 khara (逝)
標題 Re: [問卦] 日本撞傷人逃逸會被告殺人未遂
時間 Wed Jun 19 12:00:31 2024


※ 引述《levs (我愛太魯閣)》之銘言:
:
: 認真回你
:
: 日本的學校教育有教倭這個字的意思
:
: 有的老師會詳細解說  說是對岸以前的政權很狂妄自大
:
: 會幫周邊其他民族亂取暱稱
:
: 例如匈奴  鮮卑
:
: 倭也是其中一種
:
: 如果真的以中華兒女自居  應該要檢討一下這種行為是不是該繼續沿用
:
: 我個人以受過大中華主義的教育感到可恥

https://ja.wikipedia.org/wiki/倭#悪字・蔑%
倭 - Wikipedia 倭(わ、やまと、ワ、ヰ、ウェイ(中国南方音)、ゥオー(中国北方音)朝鮮語で왜ウェ)
E7%A7%B0%E8%AA%AC
https://reurl.cc/YEoZ7x
倭 - Wikipedia 倭(わ、やまと、ワ、ヰ、ウェイ(中国南方音)、ゥオー(中国北方音)朝鮮語で왜ウェ)

『魏志倭人伝』や『詩経』(小雅、四牡)などにおける用例から見て、
倭は必ずしも侮蔑の意味を含まないとする見解がある。


其實漢朝與後來明朝故意用侮蔑之字不同,很可能真就只是單純的音譯。
不要說「『邪』馬臺(壹)」似乎用了惡字,
《漢書》《三國志》自己的地名「琅」(出了很多名人)都還是用通假字「邪」,
後來才依讀音改成「琊」。
陳壽〈倭人傳〉中亦多褒詞
(「其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婦人不淫,不妬忌。不盜竊,少諍訟」)
未必有意貶低。
若說刻意用惡字,可是直接與中國衝突過多次的(其人性凶急,善寇鈔),
用字卻是又「高」又「麗」的。
(當然王莽曾經無聊把它改作「下句麗」但東漢又改回來了。)

我覺得「倭」(《說文》「順貌」)、
烏桓(桓是武威之貌:齊桓公,不過後來或因曹丕字子桓而改烏丸)、
鮮卑(selpe?)
恐怕都是純粹的音譯,並沒有玩弄字詞的意思。

但當然後來在習慣用語中帶有貶意那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支那」本是梵語 cīna 的音譯,但在20世紀被漸次用成貶意用法般。
或如 nigger 最初亦只是源自拉丁文的黑,但語用上漸帶貶義遂在今日不可濫用般。

誠然古代中原帶有自大性質的觀點應檢討。
不過太過附會式的指責似亦無必要。
(當然我知道語境:
  那個故意扯倭的就跟故意扯支那一樣是挑釁
  只是還是正本清源一下)

--
Immer mit den einfachsten Beispielen anfangen.
                    David Hilber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99.63 (臺灣)
※ 作者: khara 2024-06-19 12:00:31
※ 文章代碼(AID): #1cSbVZcP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18769635.A.999.html
levs: 日本歷史老師解說是倭是矮的意思
話說在台灣誰不知道倭代表笑日本人矮呢1F 5.181.235.246 日本 06/19 12:03

那麼可能是那位老師受到俗說影響。
(有此俗說我知道)
回歸《說文》或原始語境,感覺沒有這意思。
參看上述日文維基引用典故的說明。
※ 編輯: khara (114.37.199.63 臺灣), 06/19/2024 12:05:42
levs: 自己想想你幫小孩取名字會用那些字嗎?
或是幫外籍友人取中文名字
承認過去的錯誤很難嗎?
貝克漢=>卑克漢  XD3F 5.181.235.246 日本 06/19 12:06

不是「承認錯誤」的問題。
我上面也說了,放在今天說「支那」或「nigger」確實不佳。
但「漢朝當初」的音譯恐怕不是明朝那般亂用蔑字(明朝確實亂用蔑字)。
請仔細看我的論述與日文維基(但它後面說邪馬臺也有問題:邪字中國自己也用)。
※ 編輯: khara (114.37.199.63 臺灣), 06/19/2024 12:09:32
--
作者 khara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