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oa (鍵盤美食家)
標題 Fw: [心得] 2024年中退燒,周邊升級總集篇
時間 Sun Jun 23 17:39:40 2024


※ [本文轉錄自 Audiophile 看板 #1cT-r4Pp ]

作者 Roa (鍵盤美食家)
標題 [心得] 2024年中退燒,周邊升級總集篇
時間 Sun Jun 23 17:39:10 2024


最近系統調整到一個段落,又是一個退燒的感覺

所以,趁著這個感覺還沒退,來記錄一下近期改動吧!

(老實說,還差一點點就是,永遠差那一點點XD)

https://imgur.com/Kcnsyhe
[圖]


東西有點多標題放不下,本篇會寫到的產品如下:

CM audio AC-6II六孔牌插 (諾恩CM U XL內線版)
Audience FrontRow 喇叭線

CM audio Ultimate 電源線
Furutech Flux-50 NCF Filter
OBIT B30 腳墊
Audio Magic Masterpiece M-2 保險絲


圖文好讀有超連結網誌版:

https://roakuo.com/2024/06/2024-mid-review.html
[心得] 2024年中退燒,周邊升級總集篇 • 鍵盤美食家週記
[圖]
音響周邊升級心得,CM audio AC-6II六孔牌插、Audience FrontRow 喇叭線、CM audio Ultimate 電源線、Furutech Flux-50 NCF Filter、OBIT B30 腳墊、Audio Magic Masterpiece M-2 保險絲 ...

 


這些都是自己真金白銀購入,因為品項有點雜也不方便去認真去AB Test,就當作個人的
閒聊看看吧!


以下順序照個人覺得改善程度的排序

接著開始吧!


==CM audio AC-6II六孔牌插 (諾恩CM U XL內線版)==

這東西似乎賣的不差,卻沒啥人寫心得,只好我來當第一個了XD

我的版本是諾恩製線所這邊組裝的標準版本

此產品的內部配置和壁插都可以討論、客製化

CM AC-6II 紫銅六孔排插盒(20mm蓋板)
CM 09-AG純銀AC母座
CM Ultimate XL 內線
CM 9999RH*2
CM 9999AU*1

雖然CM排插在外觀上不如音響大廠一般的帥氣華麗,不過在用料和重量上倒是誠意十足

這一顆排插可是重達14公斤…

寄來的時候還要打小木箱,放在沙發上拍照整個下陷,大家安裝的時候千萬要注意手腳安
全 (?

此排插主打的特色就是全紫銅的外殼配上CM XL的金銀合金內線

沒有什麼花俏的電容、電阻和濾波設計,簡單粗暴

但只要實際聽過一次這顆排插的表現,真的很難忍住不下單…

https://imgur.com/bXRPD6P
[圖]


電源處理對於Hi-fi系統的重要性我想不用多談

過去使用IsoTek EVO3 Gemini和Puritan Audio PSM156都有還不錯的效果

特別是PSM 156整體效果已經算是全面 (國外YT各種吹)

但同樣都只上訊源、DAC和前級的情況下,只有CM排插可以真的做到在保持漆黑背景的狀
況下,卻又不壓縮動態

當然對於所謂動態是否有壓縮,或是上下頻寬是否有被砍

沒有直接同場比較是沒有傷害的,實際聽過就會知道


除了強勁的動態表現外,CM排插最強的部份在於細節和音場、定位的層次表現

特別是在小音量的情況之下細節依舊清晰,整體的能量感也非常均衡

極佳的低頻解析和控制力,讓低頻的轟鳴淤積感大量減少、極低頻也更為清晰

在目前的系統上做到了小聲而清晰,大聲而不燥的狀態

更強的脫箱感讓音樂在空間中打開來,從遠處傳來的聲音與細節令人心情愉悅

忍不住一首接著一首下去


音色部分來說,我覺得CM排插本身的味道是比CM U電源線更淡一些的,風格比我想像中的
還要清新

換上不同的電源線都可以簡單的聽出線材本身的音色,但基底好會讓線與線之間的
"音響性"差距變小

對比原本的PSM 156搭配Ultimate電源線的傳統英國聲,雖然更厚更有血有肉,對於這個
時代串流薄聲有優勢

但在前端有處理好的情況下,排插與總線帶來的染色確實會影響到後端線材和大件器材的
色彩與表現

回過頭來,目前會追求更為均衡、通透且頻寬完整的聲音,不過度追求系統的厚度感

也恰巧在主系統換成CM排插後,PSM 156剛好拿去給網路設備使用,讓串流系統的聲音更
上一層樓

兩個排插的優勢我全都要!

總體來說,換排插是近期最划算的投資,五星推薦!


最後幾點備註:

1.剛開聲低頻量感偏少,需要一段時間Run in才會出來
2.不同孔位聲音不太一樣,但真的很難測試。官方推薦靠插座: 訊源 -> DAC -> 前級
3.沒有用的插頭就別插在上面了,上面插的線越少越好
4.雖然沒有濾波功能,但平日晚上依舊穩定的好聽
5.墊材聽說很重要,但是太重我無法AB TEST
6.後級還是一律推薦直上壁插

https://imgur.com/Rac9tJC
[圖]



==Audience FrontRow 喇叭線==

之前密集測試中高階電源線,結果沒想到最後鬼轉買了喇叭線XDD

原因很簡單,就是前面提到的排插基底好會讓線與線之間的音響性差距變小

簡單來說,我覺得木桶效應中的短邊已經不在電源線那邊了,那不如先換個喇叭線吧!

然後我看到PTT大大有發Audience FrontRow的心得,感覺聲音走向各方面都很合適,價格
也還可以接受就盲狙惹

https://imgur.com/aW8VcPJ
[圖]


在打開包裝的時候還真的有點傻眼,這線實際看起來真的比網路照片細很多

細到我拿起來之後以為賣家只給我一聲道的線,真的太軟太輕了,比之前用過的Kimber
8TC還要細且輕

也因此在使用上各方面都很非常方便,和老婆說這條只要幾千都沒問題呢 (?

新版的FrontRow線材中間的碳纖環目前改成木環版本,當時問了店家有什麼差異

店家表示: 當然是更好聽所以才改版啊

好像也是有點道理 (?

https://imgur.com/qwOBwHs
[圖]


聽感和前面提到的板上心得差不多,風格就是通透、自然、流暢

首先雖然線很細,但能量感、低頻力道和高低頻的延伸都非常好,聽起來不像是細銅線的
聲音

(特別是高頻空氣感很強,很有銀線感)

在上下延伸都很好的情況之下,三頻的銜接也非常絲滑

搭配微甜、向前且有點厚度但不過濃的中頻,讓人想到通透這兩個字


在素質上

解析、細節非常好但不銳利,感受到每個聲音轉換的細節,尾音的殘響更為清楚

音場很大但是空間中的密度感沒有減少,資訊自然且不壓迫的徜徉在空間之中,不會有那
種"空"的感覺

最難得的縱深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很強的3D感

定位部分相當優異,特別是不只是在"位"的距離感,還有聲音"定"的住不會亂跑

整體速度感明快,鼓點不拖沓。低頻量感中等但清晰飽滿,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令人投
入音樂之中


不足之處呢?

我覺得還是看系統的搭配,FrontRow整體風格就是比較清新、自然、無太多染色修飾的風


若要說人聲更柔軟、中頻厚度的話,原本使用的Repp Curiosity其實還更好

不過整體的硬素質還是有差距 (價格差距大,非戰之罪)

如果你希望靠喇叭線添增音色、重量感、權威感還有整體厚度的話,非這條線的強項

可能還是要挑大蟒蛇類型的喇叭線吧 (?

但喜歡均衡自然的口味,這條線的全面性還是非常推薦的

https://imgur.com/L6BZnK1
[圖]



==CM audio Ultimate 電源線==

這條線不用多說,PTT版上心得已經很多了

是我第一階段線材練蠱之後又鬼轉購入的產品

以兩聲道系統來說

我覺得CM U系列線材是獲得低頻解析力、減少低頻轟糊但又不減少包圍感的捷徑

簡單來說可以帶來寬鬆感

(喇叭比喻的話,CM U的低頻偏向一顆11吋低音單體的風格,不是雙7吋那種)

光是論音場、低頻的解析和包圍感,差不多價位的廠線我是沒聽過什麼能夠與之媲美的

我覺得在擴大機上是可以無腦上的等級,目前是前級CM U配後級CM U XL,應該是夠撐好
一陣子


(直到聽到正版奧丁放前級有多強之前,好險我買不起奧丁,所以繼續再撐一陣子)


當然我覺得CM U的缺點也是有的

中頻與人聲表現不算出彩,沒有什麼讓人特別覺得好聽的味道、甜感、溫潤等

還有比較大的問題是中頻凝聚力不足,整個結像會稍微放大散開一點

細膩度也不算好、配上能量感較強與前述凝聚度的問題

導致我覺得放在DAC、串流轉盤之類需要細膩度的位置較不適合


不過以上問題放擴大機後可以解決大半,我個人想法是先把後段的系統基本素質撐起來之


再好好挑一下足夠細膩的線材放DAC/轉盤來補即可

最後補充一點

這條線要RUN很久,一開始中低頻有一段會出走,需要一點耐心他才會回來 (?

https://imgur.com/r25zpBB
[圖]



==Furutech Flux-50 NCF Filter==

會知道這個是因為家訪頂級大佬時,發現很多電源線前面都接了這個酷東西

外觀上就是自家高階電源線Furutech Nanoflux NCF-18的小尾巴版本,在母座裡面還有個
EMI filter

一端直接接上器材,另一端接上你原本的電源線這樣

很像之前聽過的Lessloss Firewall 640x C-MARC™ ,不過價格上便宜一些

(特別註明,雖然外觀像Nanoflux,但實際線身是Powerflux的加粗版本,是Flux-50專用
的規格)

https://imgur.com/9Qt02HO
[圖]


這東西效果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寛深音場、漆黑背景

音像集中、細節自然

情感細膩、動態依舊

雖然上面那段應該就可以概括心得了,但幾個點特別詳述一下

這東西會稍微修飾掉毛燥感、粗糙感,讓聲音變得更為柔順細膩

也會收掉那種中頻特別是人聲的暈開感,讓聲音更為凝聚且結像變小一點

(低頻也會更緊)

縱深感、音場寬度也有加強,而且不會吃掉原本的情感表現

結果這樣看下來根本和CM U的缺點互補…

個人覺得和CM U系列是不錯的搭配


有沒有不適用的情況呢?

如果本身接的電源線屬性和他的效果重疊,就有可能翻車

前陣子測試Argento Audio Flow就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這條線本身背景就超黑,再配Flux-50就有點過頭了


位置部分,放DAC以前聲音柔順細膩感會比較強,放擴大機那端更有力量感,我覺得都可

以試試


結論來說,能讓普通的電源線在音響性有飛躍性的提升,卻又沒有太明顯的副作用

(但要注意搭配)

對於音樂性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系統來說,如虎添翼

這東西算是輔件

當你系統需要很多電源線,但又財力不夠全換掉,只是想快速補一些素質的話很好用

系統都是10萬等級以上電源線這東西的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了

不過以這種價位的醬油產品來說,肯定是有一級咒術師的水準 (?

https://imgur.com/dDXecJ5
[圖]



==OBIT B30 腳墊==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音響架的腳墊確實會影響聲音表現,不過因為很難AB TEST所以通常
不太會寫

這次OBIT出了新產品B30,據說價差不大,但改善效果顯著

身為B25的用戶當然購入試試

https://imgur.com/uYJ2NHA
[圖]


我使用在後級音響架的下面,說真的一個人搬45公斤的後級真的比想像中困難很多,特別
是沒有什麼施力點

搬運過程差點腳趾往生,緊急送醫。好險平日健身有成,在最後一刻全身hold住..

憑印象上來說

B30相對B25改善最多的是中低頻的飽滿度,還有分離度與音場表現

大概就這樣,我真的無法AB test QQ

https://imgur.com/tuNf36K
[圖]


==Audio Magic Masterpiece M-2 保險絲==

有陣子很夯的保險絲,M-1版本評價不錯但據說有點癖性

M-2出了之後來挑戰SR Master的地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總之我跟風買了一根,看到沒啥人發心得我就簡單寫一下吧!

(這顆作工真的有夠粗糙,連貼紙都是貼歪的)


https://imgur.com/s0PMeRB
[圖]


先提醒一點,這根保險絲因為貼紙超厚,有些機器的保險絲盒會塞不進去,像是我的DAC
就無法放

所以我主要是放在前級和Switch測試

且初開聲又濃又厚又糊,還以為買到假貨 (?) 需要一段時間的run in才會開始逐漸正常


走向:厚實、暖色、紮實、飽滿、速度慢

我覺得是加強中頻人聲屬性的產品

對於人聲的加厚有感,如果本身系統偏厚我覺得不適合

音響性部分隨著run in時間變長有慢慢變強,但沒有說到讓人眼睛一亮的感覺

比較有感的就是感覺背景更黑一點吧


若以run開的情況下來說,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在不犧牲音響性的情況直接幫你補中頻的厚


且聽說比起M-1版本的濃厚來說,相對清爽一點,整體更平衡

看起來就是和SR Master可以互相搭配的走向?

推薦有錢的朋友都買再發篇心得造福大家!

https://imgur.com/IzGwu2k
[圖]



==結論==

https://imgur.com/VTQ0uCb
[圖]

感謝看到這邊的朋友,雖然整篇有點虎頭蛇尾

但絕對是前面寫得比預期還要多的關係,不知道這次退燒可以撐多久就是

(朋友表示: 你的退燒是指不換大件而已吧? 我笑而不語)


--

鍵盤美食家週記,歡迎追蹤! - https://www.facebook.com/keyboardfoodie/
       -關於美食, 旅遊, 攝影與Hi-F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83.39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cT-r4Pp (Audiophi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719135556.A.673.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Roa (61.231.83.39 臺灣), 06/23/2024 17:39:40
shaylin3: 排個沙發在看1F 06/23 17:49
abcd1111: 真的很想知道這些配件是真的會改善音色,還是買外觀的?2F 06/23 18:06
找店家借來試試就知道,有用會花錢,沒用也只要運費
itai: 買完雞排再看3F 06/23 18:12
timtingting: 先推 晚點看4F 06/23 18:31
PhonexH: 推完整週邊心得!超實用的!5F 06/23 18:45
n1m5w8tsarp: 週邊是退燒的最後一哩路 推個6F 06/23 18:52
icekiba: 我也是買了排插就解決很多事情呢7F 06/23 20:25
感謝各位!! 希望心得有幫助到大家
※ 編輯: Roa (61.231.83.39 臺灣), 06/23/2024 21:40:38
Had965408: 推! 諾恩的CMU排插&電源線真的很強, 也期待之後回去拿到flux50~8F 06/23 21:46
wow123475: 推週邊心得10F 06/23 22:18
kyokuo: 好奇問 cmu排插$?可站內,謝謝版大!11F 06/24 04:16
thomas790: 推心得12F 06/24 16:32

--
作者 Roa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