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neyBlue (愛麗絲.格雷拉特)
標題 [問題] 換換病發作求建議
時間 Fri Jun  7 20:58:32 2024


目前使用筆電usb->ida-8>KEF R300
聽兩類歌單

一個是各種八點檔大陸劇韓劇主題插入片尾曲+各種歐美流行,這部分完全沒話說,非常
滿意。

另一種是各種油歌(動畫op/ed,東方,V,或是一些日系小眾團體,爛錄音xdd),這個部分會
感覺低頻太多,人聲相對後退,尤其東西多的時候人聲會感覺很單薄。
對應組是電腦->fiio ka5->sony mdr-1a
這個聽油歌完全很ok,反而聽第一組相對比較差(還是單純是器材的日系調音??)

目前有幾個想法

換usb線,目前看上萬隆1020,聽說銀線調音是加強中高降低頻。

換後級+前級或是綜擴。
應該是要跪算盤,過完年忙完可能會有一點私房錢預算大概100k。

馬蘭士model 30

其實我很想聽看看nuprime evolution 西裝,目前聽nuprime 調音其實蠻可以接受的,因
為目前歌單1真的覺得蠻喜歡的,只是我很怕其實只是單純我的歌單2都是爛錄音而已,不
過這個要蹲兩年+超級跪算盤@@。


其他?

感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151.34 (臺灣)
※ 作者: MoneyBlue 2024-06-07 20:58:32
※ 文章代碼(AID): #1cOmFwRs (Audiophi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717765114.A.6F6.html
MoneyBlue: 目前是原廠usb小黑線1F 06/07 21:00
danisaku: 萬隆1020也不貴,您可以買來玩玩。但我覺得應該無感2F 06/07 21:07
alanswill: 喇叭線用啥?3F 06/07 21:16
MoneyBlue: 喇叭線用c411+鍍金香蕉
我也是覺得可能擴大機極限了xd4F 06/07 21:21
alanswill: 看能不能先把香蕉插拔掉裸鎖試看看6F 06/07 21:24
我相信我拔下來弄不回去XDDD


icekiba: Nu胖套裝,我覺得其他的牌子更有性價比7F 06/07 21:25
老大有關鍵字嗎?


alanswill: usb線看要不要跟雲林果子大訂製小黑usb線,可以選電訊分離或單純一條8F 06/07 21:25
USB電訊分離一票


redeyegod: usb可以先買個topping hs02試試,再來獨立dac, 然後再研究前後級或綜擴10F 06/07 21:26
usb隔離器,前+後一票


icekiba: 可以買3R,3R正夯12F 06/07 21:27
這是啥?我丟谷歌找不太到@@


redeyegod: 個人使用Topping A90D(耳擴/前級)+兩台LA90D(mono後級)+KEF LS50,聽人聲不錯。
也可以試試 Topping DX9(DAC+前級)+兩台Topping LA90D(mono後級)13F 06/07 21:36
mono mono一票


icekiba: 建議多聽XD17F 06/07 21:39
我最怕聽到這句話,老大可以帶我蹭聽嗎XD

去過一次台北圓山音響展,基本上每間都有蠻明顯的底躁
(少數幾間沒有,好像用了很猛(貴)的東西
,主要是播放內容曲目都是我不熟的,所以很難做比較。


redeyegod: XLR訊號線部分,我使用愛迪聲鍍銀線及大陸鍍銀線,約1000元左右,效果不錯,供你參考。
另外一個方案:換喇叭。建議帶你的油歌清單去實體店家請老闆搭配。18F 06/07 21:45
找老闆一票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2:03:29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2:08:18
redeyegod: 我覺得可以先試試買 Topping HS02(usb訊號淨化)+Topping E70 velvet(人聲優異的獨立DAC)+鍍銀RCA線,對於人聲應該有不小改善,價格也不算太貴。22F 06/07 22:05
人聲專武DAC+後級+USB淨化一票


icekiba: 來我家,我給你看我小__25F 06/07 22:06
去版主家看他的小__一票


icekiba: 沒什麼關鍵字阿,就是Nuprime那個價格在那價位帶就還好還好。
3R 就USB分離器啥的吧? 我是沒在用26F 06/07 22:07
MoneyBlue: 了解,蹲一下XD
了解!!usb電訊分離再+129F 06/07 22:08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2:16:06
redeyegod: E70V接原來的 IDA-8試試,先不用買擴大機31F 06/07 22:19
icekiba: 我個人是覺得ddc比分離器有情趣多了32F 06/07 22:21
DDC感覺很吃各家調音


MoneyBlue: 我的理解是DAC+ida-8會把類比轉數位再轉類比再輸出
看來是筆電->ida-8這邊出問題
我是用yt music放音樂的
換頻果筆電會有差嗎,有聽說M1蠻OK的,目前是用聯想33F 06/07 22:23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2:42:14
alanswill: 筆電部分調整可以參考以前小弟在耳機版的htpc設定心得37F 06/07 22:43
redeyegod: IDA-8內部含A類前級+D類擴大。使用RCA輸入,如果還要先轉換成數位訊號,再走內部DAC,也太擴褲子放屁了吧...不知道你消息來源是什麼?38F 06/07 22:45
MoneyBlue: 立馬來去拜讀~~41F 06/07 22:45
alanswill: 話說我查了一下還是不知道c411是哪個牌的喇叭線@@
小黑線等級的我是推薦oehlbach 1051或1053,看線徑需求yt music一般是用網頁瀏覽器開,應該是走audio不是pro audio,要調的話要注意一下42F 06/07 22:47
redeyegod: IDA-8好像真的會先轉數位(for 音量控制),這樣感覺天花板很低,有閒錢真的是換擴大機比較實在46F 06/07 22:53


還有個好玩的現象,電腦音量50,擴大機音量50
,低頻比較少,但是中高頻會有明顯撕裂感

電腦音量100,擴大機30,低頻明顯,中高頻不會撕裂。
我才知道電腦的調音量真的蠻雷的XDDD


MoneyBlue: c411喇叭店老闆做的XD,當初買喇叭跟線=32k(全新)48F 06/07 22:53
redeyegod: 說真的,不少流行歌的低音為了配合平價耳機和喇叭,低音都會加強來取得平衡。所以喇叭如果低音推的好,就會變成低音太強,反而不如用平價喇叭/耳機來的順耳。49F 06/07 23:02
MoneyBlue: 我也在想是這個問題,就是混音人員預設我們用普通設備需要更多調音設備(X
所以直接先蹲到過完年惹XDDD52F 06/07 23:05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3:12:43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3:13:09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7/2024 23:24:17
icekiba: 喜歡A+D買帝瓦雷阿55F 06/07 23:22
MoneyBlue: 價格越來越母湯
我哪天想不開臉皮厚起來去找一家聽看看好惹XDDD56F 06/07 23:28
icekiba: DDC是吃調音沒錯啦,可是USB DAC AMP都一樣阿…58F 06/07 23:31
MoneyBlue: 有點利害,帝瓦雷好像很多調音可以玩
有點打中我ㄟ版主好猛59F 06/07 23:33
YOASOBI: 之前用過R3跟ida8,喇叭影響聲底最多沒錯,不過如果想在不換喇叭的前提下換掉Nuprime吧
1020我也用過很長一段時間,擴沒換掉這搭配換別的都無解61F 06/07 23:47
MoneyBlue: 看來確實是這樣64F 06/07 23:51
icekiba: 買啦買啦65F 06/07 23:53
lion500: 買個等級更高的擴大機應該比較有感66F 06/08 00:26
LIONDOGs: 覺得單薄,先把D類擴大機換掉67F 06/08 02:15
maplestory: 最近也是換換病發作 nuprime dac-10h+st-10
換成了adi-2(原有)+marantz model 30 喇叭ls50沒換
不過model30純類比就是了(可以順便買新DAC?)68F 06/08 03:53
lonewolf1035: A+D是前後級關係,不是高低頻,可以去MYAV問技術長周邊調整方向71F 06/08 09:36
MoneyBlue: 猜測失敗xd73F 06/08 09:49
GLUESTICK: 哈哈技術長 隔壁板有夠黑的74F 06/08 09:51
MoneyBlue: 有八卦嗎,或是案發連結75F 06/08 09:51
※ 編輯: MoneyBlue (111.241.82.152 臺灣), 06/08/2024 09:58:22
--
作者 MoneyBlue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