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作者 chandler0227 (錢德勒)標題 Re: [討論] 新版的牛頭牌還是鋁罐車嗎?時間 Mon Feb 19 09:15:48 2024
※ 引述《tigotigo5566 (鐵劍5566)》之銘言:
: https://youtu.be/opguPRKF6bY?si=PyPpA5pcLX3lOUvj
: 剛剛看了杰運汽車把Sentra和Altis 新車拆解開來比較,
: 結果發現門板厚度、車頂厚度……Altis都沒有比較薄,有的甚至比較厚。
: 造車工法上老闆也說Altis比較高分。
: 之前大家整天說牛頭牌是鋁罐車,
: 這樣看起來牛頭牌至少不是最鋁的鋁罐車了吧。
: 大家怎麼說?嘻嘻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一碼歸一碼分開講
1. 杰運拿鈑金厚度來暗指安全性根本笑話
(1) 量的厚度資訊根本不正確
現在造車工藝,鈑件厚約抓0.75 mm,鋁合金大概在1 mm厚度
https://i.imgur.com/Mt0Na1O.jpg
引擎蓋分outer&inner panel
https://i.imgur.com/DgTHgQw.jpg
https://i.imgur.com/PRxEZw4.jpg
引擎蓋量到1.X mm.....絕對是不正確的資訊
或者可能是把烤漆厚也量進去,甚至量到雙層的位置了
(2) 被動安全絕對不是靠鈑金、車頂、引擎蓋的厚度
https://i.imgur.com/oljkVtI.jpg
The buckling force in the hood shall be lower than the strength in the hinges,
so that the hood is plastically deform in a controlled way in high speed crash
to avoid hitting and breaking the windscreen
引擎蓋挫曲的作用力要低於絞鍊強度,確保撞擊時引擎蓋會塑性變形(折彎)
避免撞擊時先從絞鍊斷裂,引擎蓋直接插入前檔
也就是說,引擎蓋厚度增加反而是提高風險欸
真正重要的是
- 車架結構能保持完整性
- 正確的引導撞擊力的傳遞路徑,以及緩衝潰縮吸能
車架結構有高強度鋼材、幾何設計、加強件(reinforcement)方案
https://i.imgur.com/uTh6KXi.jpg
以A/B/C柱為例:內外鈑件(較低強度鋼),還會有N個補強件搭接而成
https://i.imgur.com/b4whTJB.jpg
https://i.imgur.com/8JCs5wC.jpg
https://i.imgur.com/XctVjwv.jpg
所以即便單量A/B/C柱最外層鈑件也量不出個所以然
好的車體結構設計能對應多種撞擊條件下的負載傳遞路徑
https://i.imgur.com/A3ibEKN.jpg
https://i.imgur.com/cTpjyJv.jpg
吸能盒、潰縮區(綜樑)
https://i.imgur.com/SqlouaD.jpg
EPP:保桿和防撞樑間的緩衝
吸能盒:低速碰撞潰縮
縱樑:中高速碰撞潰縮
防撞樑的目的在於把撞擊力量確實的傳遞到吸能/潰縮區
https://i.imgur.com/ApLooEl.jpg
2. 完全不用理會杰運影片,TNCAP在去年給Altis的星等評價是5星
去年TNCAP是參考Euro NCAP 2017年版本(今年則改用新版)
https://i.imgur.com/nOsrh1y.jpg
https://cars.tvbs.com.tw/car-news/50045
雖然是2017年標準,但好歹是照標準的程序執行
包含測試前的前置作業、流程測試方法
以及測試完成後,怎麼從假人受力&車室變形推算傷害值,最後計算出數據
全部都照NCAP的規章在執行,客觀參考價值高太多
車廠在開發車款時,工程上一定會遇到不同目標互相牴觸
需要折衷和妥協方案(compromise)
車輛被動安全會設定目標,這個目標通常就是依客觀且多人採用的NCAP、IIHS(美)
除此之外,各家大廠多半會有自己的廠規
少數車廠例如Volvo可能有比NCAP還嚴苛或更多測試項目的廠規
所以在更嚴苛的撞擊條件下,可能對乘客保護會更好
但即便是Volvo,也絕對不可能是完全不惜成本和代價追求安全(沒有上限)
ex: 不會有乘用車設計是為了對應兩部10多噸大車的前後夾擊
還在看杰運拿鈑金樑錯誤的厚度誤導安全性的
都2024年了該更新一下吧,不要老是停留在20~30年前的過時觀念
不過只想藉機戰品牌的人,也不會在乎資訊正不正確
是說板主管理頻率大幅下降後,一堆牛鬼蛇神都跑出來了
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209.38 (臺灣)
※ 作者: chandler0227 2024-02-19 09:15:48
※ 文章代碼(AID): #1bqgl9wS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08305353.A.E9C.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討論] 新版的牛頭牌還是鋁罐車嗎?
02-19 09:15 chandler0227
推 f023221: 別人都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1F 02/19 09:20
推 burzum911: 錢大的文章實在太有料了,拜託多多發文5F 02/19 09:28
推 poiuy210: 事實就是台灣汽車開發設計從業人員真的少,然後某些Youtuber甚至車媒在那邊唬爛。杰運那種操作真的簡陋,但人家懂得說保命的話呵呵呵7F 02/19 09:36
推 burzum911: 杰運的汽車頻道,不專業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11F 02/19 09:46
推 burzum911: 之前Fit4代,它把A柱搞錯(這一代三角窗變大片),跟他留言指正,他不但不更正,還回感謝支持。感覺是13F 02/19 09:49
推 morrishh: 鄉民的安全是車子不能損壞 所以只好選膨鋼了15F 02/19 09:52
推 Aqqqa: 潰縮是安全的一部份,可以請教您, 為何很多歐車的設計感覺不易潰縮,或潰縮在別人車上,在許多新聞上也感覺同樣的撞擊, 歐系車成員較安全?16F 02/19 09:53
車廠會遵循這張圖safety cage(車籠結構)跟crumple zones(緩衝區)的概念
https://i.imgur.com/qlejCUC.jpg
Volvo也早在10多年前(S40,V50)就論述緩衝區(soft)的重要性
https://i.imgur.com/zdLg3eP.jpg
然後還有一個盲點
不能用肉眼看前引擎室被撞到扁扁的才代表發揮緩衝吸能效果
舉老Camry和Volvo XC60對撞的案例
Camry引擎室潰縮這麼大片
實際吸能效果還遠不如Volvo只潰縮局部區域
推 whoww: 花時間看杰運=浪費時間19F 02/19 09:55
→ Aqqqa: 抱歉,很多是靠感覺得來的主觀想法,想請您指點20F 02/19 09:56
推 fred0755: 一堆車版邊緣仔還在鈑金厚度超8721F 02/19 10:00
推 L9m: 推 杰運拆車頂多看有沒有樑 其他參考22F 02/19 10:00
前撞需要front crash beam樑把力量導到左右兩根縱向緩衝區
至於後撞rear crash beam目的是減少維修成本
不分日系歐系有些車款近台灣都沒安裝
甚至某些車原本就沒有rear crash beam的設計
噓 JessVeron: 捷運就是看哪些車廠連防撞鋼樑都要偷啊26F 02/19 10:39
那影片重點擺在rear crash beam有無就好啦
花時間拿儀器亂量鈑件給了不正確的厚度資訊,是想表達啥
推 timewaits: 推 杰運有些影片就在誤導消費者 然後還一堆人捧 說什麼有拆總比沒拆好 寧可相信這個也不信TNCAP 吐血27F 02/19 10:53
推 Chikarable: 我也覺得一直量厚度沒啥用 但用心拆解還是推推
至少揭露部分有用的資訊29F 02/19 11:04
推 gint5566: 一堆人也不相信撞測,只相信道路實測33F 02/19 11:21
推 reallocust: 更多人相信撞測成績但沒看NCAP官網對撞測的解釋,把大車跟小車撞測成績一起比
至於引擎蓋來說,把它視為一個鋼體,然後只有卡准和軸樞固定在車上,受衝擊怎麼分力?如果分不了力,那引擎蓋做太硬受衝擊就是插進車廂變斷頭台而已34F 02/19 11:23
推 HeHeXD: 也有可能量到結構彎曲處 原廠漆頂多就10條上下 應該不會太厚39F 02/19 11:40
誰知道怎麼量的,蒙皮不可能1.Xmm厚
附帶一提,專門做整車逆向的單位是把色漆底漆防鏽漆都磨掉才量厚度
推 kilof: 推42F 02/19 11:58
推 Dusha: 推推 捷運拆車是很好 但每次都拿一堆無關數據來誤導安全性實在...
防撞樑也一樣 被講得好像沒有就是多不安全 XDD43F 02/19 12:05
→ ting701: 感覺就像房子樑柱是否粗壯沒差,結構技師算過說安全就是安全46F 02/19 12:10
→ gghh: 請給一下資料來源吧48F 02/19 12:10
Lightweight Design in the Door Outer Panel
DOI:10.1007/s40111-014-0481-0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n A-Pillar using a
Differential Thickness Profile Approach via FEA
DOI:10.30958/ajte.4-2-3
推 Rudolph0726: 厚度可以參考的話,IIHS跟EuroNCAP怎麼可能不量,還在那邊花大錢撞測,87都知道的道理
但低能的人不少就是…..49F 02/19 12:19
推 FQ5566: 某個講話聲音很難入耳的也很喜歡聽關門聲52F 02/19 12:22
→ joshau: 不懂車的才會拿鈑金當安全性指標ㄏㄏ53F 02/19 12:31
推 iamandre: 豐田的安全性 我相信大眾都不會太有信心56F 02/19 13:20
安全性不看客觀數據,去看大眾有沒有信心?
還是乾脆投票表決好了
用英文比較好理解
外觀覆蓋件(hood, panel)這種不影響安全,不需要高強度也不必加厚
推 SALEENS7LM: 牛黑連字都看不懂,這篇文自動無視繼續瞎扯淡啦60F 02/19 14:08
推 aas813913: 厚薄是設計,但用料好壞拆開看還是有差62F 02/19 14:15
※ 編輯: chandler0227 (114.34.222.29 臺灣), 02/19/2024 14:38:11
推 jimhu: 推66F 02/19 15:28
推 snailking: 拆車交給不專業的解說,不過就是看圖說故事大賽罷了跟只看到新聞車禍照片就急著發表言論秀下限一樣可笑69F 02/19 16:47
推 bgdy0857: 推錢大 車版唯一可以吸收知識的
推最後一句 版主不想當就換人當吧!72F 02/19 19:20
推 mutwilly: 科學認證數據就擺在那,還是一堆義和團74F 02/19 23:40
前防撞樑功能是把撞擊力傳遞到兩側吸能盒或縱樑潰縮區,比厚度?
不懂裝懂的人比較好笑
https://i.imgur.com/ELn0UrZ.jpg
※ 編輯: chandler0227 (60.251.209.38 臺灣), 02/20/2024 07:5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