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terFrog (水蛙大)標題 Re: [新聞] 國軍首款裝置鐵籠的戰車曝光時間 Sat Dec 7 20:40:44 2024
原文恕刪
從這種改裝品可以看出陸軍完全沒有搞清楚柵欄裝甲是如何運作...
這邊我先說個很多人誤解的事情。柵欄裝甲被很多人誤解是提早引爆錐形成型裝藥,讓金
屬噴流提早宣洩,減少擊穿機率。但是事實上跟這種說法完全相反,提早引爆錐形成型裝
藥可能會增加金屬噴流的穿甲深度。這是因為RPG或是火箭筒這類裝備,考量到攜帶性所
以會縮減長度,造成錐形成型裝藥往往無法在理想的距離引爆,導致穿甲深度減少
舉個例子:某火箭筒的最佳穿深表現是在距離目標15cm引爆,穿甲深度達到300mm。正常來
講彈藥的前端設計長15cm的錐形彈頭,便能保證其最大穿甲能力。但是考量到單兵攜帶性
,所以彈頭長度只能縮減成10cm,這會導致其穿甲深度可能會縮減到200mm
如果M60表面沒啥東西,某火箭筒打到也只能造成200mm的穿甲深度,按照M60正面裝甲最
深254mm來看,有很大的機率不會擊穿;但是按照陸軍這種作法,某火箭筒可能會提早在
距離戰車表面15cm地方引爆,讓某火箭筒穿甲深度達到理想的300mm,結果就是戰車被擊
穿
那麼柵欄裝甲是如何加強裝甲防護?答案是靠柵欄破壞掉彈體,讓來襲的砲彈或飛彈即便
被引爆,其金屬噴流也沒辦法成型,大大降低戰車被擊穿的風險。甚至運氣好一點也有機
會直接卡住砲彈
https://imgur.com/0BNVJ6t
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到PG-7彈頭通過柵欄裝甲時,彈頭破壞的情況。到了0.8秒時,彈頭前
端已經破壞縮小,即便此時引信正常引爆,金屬噴流還得先通過已經縮小的前端(甚至還
是得耗費一些能量,從毀損的前端中擠出一條路),方能到達目標
而陸軍這樣裝有什麼問題?主要問題是柵欄裝甲與主裝甲之間,間隔太小。還是拿上面那
張圖說明,因為間隔太小,所以可能在0.26秒的時候,PG-7彈頭就已經撞上主裝甲引爆了
,完全來不及等到彈頭前端毀損,金屬噴流就已經射入車體內,結果就是有裝等於沒裝
另外用鐵絲網還有個問題,就是我前面一開始提到,鐵絲網有可能會讓來襲的砲彈或飛彈
提早引爆,增加裝甲被擊穿的風險。
因此金屬做的柵欄裝甲在2000~2010年代還流行,比較著名的就是駐伊美軍使用的史崔克
裝甲車,很多車都有加裝柵欄裝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9IFplRhSVo
到了後期基本上都用高強度但有彈性的繩子取代金屬桿,並進一步改成網狀裝甲。讓來襲
的砲彈再撞到網子的時候,減少被提早引爆的同時,也讓砲彈偏航卡進網格內,加大砲彈
被破壞情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qAWYznS0
上面影片從1:00開始看起,後期駐阿富汗聯軍使用的MRAP或是輕型裝甲車大多都有加裝影
片內介紹的Q-Net,來增加對抗RPG的能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SkviB3Hs
上面這支影片就是例子,差不多在0:07處一輛MRAP被擊中,從2:07可以看到左後側門板的
Q-Net已經被擊中毀損,但左後門沒受到太大破壞。
(而且也可以看到,Q-Net的安裝位置距離車體本身很遠,至少比陸軍安裝在M60車側和砲
塔正面的地方還要遠)
至於要怎麼降低柵欄裝甲的防護效果?目前看到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在主彈頭前面再安裝一
個小彈頭,當小彈頭引爆後,主彈頭也跟著引爆,類似於PG-7V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Crg6Xm_hU
雖然這種彈頭主要是應對ERA,但是面對柵欄裝甲也是有一定效果,畢竟小彈頭可以通過
網格,主彈頭可以在網格裝甲之外引爆,不會被網格破壞。
當然還可以增加裝藥量,達成類似高爆彈的效果。不過這種基本上是飛彈的等級,或是戰
車和火炮,單兵要扛有點困難
至於陸軍這個案子後續要如何改善,我建議柵欄裝甲的位置需要再往外移,這部分可以參
考之前L3公司搞出來的M60A3升級案。不過話說回來,明明有模型可以參考,實車還可以
搞成這樣也是蠻神奇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65.10 (臺灣)
※ 作者: WaterFrog 2024-12-07 20:40:44
※ 文章代碼(AID): #1dL49EXR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33575246.A.85B.html
※ 編輯: WaterFrog (223.138.65.10 臺灣), 12/07/2024 20:56:37
推 jobli: 長官來作秀而已,你怎麼會認為他真的有研究想用2F 12/07 21:06
我覺得不管是否真要認真處理這一塊,好歹也弄好一點,像是之前的ERA,至少看上去真的
能用
推 afv: 柵欄位置再往外推的話,不知道會不會影響上路的交通問題?4F 12/07 21:12
這點應該是還好,柵欄裝甲平時可以拆掉,戰時再裝就好
※ 編輯: WaterFrog (223.138.65.10 臺灣), 12/07/2024 21:22:05
推 Sianan: 原來現在都用繩子了嗎8F 12/07 21:51
輕型裝甲車是利用網格裝甲,重量比較輕,可以扛住小型火箭筒
重型裝甲車和戰車大多是配反應裝甲,提供比較高的防禦能力
至於陸軍的M60和CM11為何不掛反應裝甲,根據我看了一圈的消息,大概是引擎和懸吊需要
更新,才能帶的動附加的重量
推 SIL: 其實就前面推文裡說的,單純為了應付而弄出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面子工程。就像當年海陸66師要改制陸戰旅時,其中的一個新單兵個裝方案是某中士拿著某期全防雜誌封面給長官交差的一樣。9F 12/07 21:51
推 meowgy: 我們沒實戰經驗,美軍後來改的應該也是戰場回饋才有14F 12/07 22:46
問題是美國已經有範本可以抄了,陸軍要嘛跟時代脫節,要嘛根本沒在意這些事情
越戰看到比較多是堆沙包,畢竟一開始的威脅是RPG-2,後期RPG-7才比較多。不過那時候
北越也有PT-76甚至是T-54了
※ 編輯: WaterFrog (223.138.65.10 臺灣), 12/07/2024 23:06:37
→ nanozako: 好文給推
網子類國軍應該能考慮採用,重量輕對引擎負擔較小不過連側裙都沒有戰車,說實在個人不是很看好升級尤其就連M60要換新引擎馬力也維持不變
國軍看起來只想維持數量而不是品質 一整個送頭上身在陸軍無意引擎懸吊整組換新的前提下
M60升級選項真的很少16F 12/07 23:05
M60的那顆砲塔讓很多改進都需要大改才行,橄欖球狀砲塔表面緊密貼合的塞反應裝甲或是
複合裝甲都有困難,比較可靠的方案是直接設計成把整顆砲塔外圍包起來,無死角的方式
處理。亦或是直接換掉整顆砲塔,放一顆新設計的砲塔上去。
陸軍的問題還有引擎和懸吊的問題。看之前的報導,陸軍是有想讓M60換裝功率較強的引擎
,也有委託科科院搞新的射控和觀瞄,砲管也有採購新的,感覺近期陸軍是有打算利用M60
搞一些新東西
推 certifi: 好文推 這樣說來M60的正面裝甲實際上也算不差23F 12/07 23:24
正面裝甲最厚只有254mm,這種厚度連之前被嘴歪的紅隼都有機會打穿(只是後效不佳),稱
不上「不差」
※ 編輯: WaterFrog (223.138.65.10 臺灣), 12/07/2024 23:48:47
→ scotch: M1裝甲能換,M60那個形狀很難救26F 12/08 00:23
推 b777300: 其實柵欄中間可以掛塑膠水包充當吸收熱能的緩衝27F 12/08 00:57
推 nanozako: HEAT並不是靠熱能穿甲 而是高速金屬噴流的的動能
水包對這的用處不大 而且一打穿就漏滿地馬上失效
還是柵欄裝甲後面裝ERA卡實在 人家答案在那照抄不會28F 12/08 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