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eann (古美門上身)
標題 Re: [討論] 新版的牛頭牌還是鋁罐車嗎?
時間 Mon Feb 19 09:26:15 2024




我覺得用鋁罐車來嘲笑 豐田車系不是很客觀

豐田車系安全在 是用 大幅的潰縮區 吸收撞擊能量達到更安全的車體防護

什麼是潰縮區? 在汽車發生碰撞中,重要的是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所以碰撞中駕駛室
內的變形越小就越好,汽車在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當碰撞發生,讓一部分的結構先潰
縮,吸收一部分的撞擊能量,從而減少駕駛室的撞擊力。


https://www.kingautos.net/198568 潰縮區的解釋
以柔克剛-車輛「潰縮區」原理解說
[圖]
先前曾經說明了《EuroNCAP》與《NHTSA》《IIHS》等撞擊測試機構的測試程序,而本章節就要來探究車輛撞擊之下的保命關鍵-「潰縮區」。回顧數十年前的老車,當時造車的工法多半偏向打造相當堅固的車輛,例如有著汽車界3310之稱的瑞典坦克... ...

 

豐田車系就是大幅應用潰縮區的設計理念 你才誤會它是鋁罐車

因為潰縮區的概念 讓我認識很多長輩不愛買suv 這種叫做沒屁股的車

一般有後行李廂可以當潰縮區的大型轎車 才是他們的最愛

車輛潰縮變廢鐵 再買一台新的就好 你車體很硬又如何 結果都是車室內吸收撞擊力

這就是豐田車的優勢











雖然我自己是買BMW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21.214 (臺灣)
※ 作者: deann 2024-02-19 09:26:15
※ 文章代碼(AID): #1bqguv57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08305977.A.147.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討論] 新版的牛頭牌還是鋁罐車嗎?
02-19 09:26 deann
chandler0227: 潰縮區又不是豐田獨到的技術,除了Smart這類短尺寸1F 02/19 09:29
像吉利沃爾沃就太硬了 其實不安全
※ 編輯: deann (220.128.121.214 臺灣), 02/19/2024 09:31:01
chandler0227: 沒車頭的外,普遍都會靠潰縮區來吸收撞擊能量
哪裡不安全,還是有種不安全是你覺得不安全?
Volvo也有做潰縮區跟撞擊時引擎室機件下沉避免推擠力傳遞路徑、潰縮區都是顯學,各家車廠老早都採用了2F 02/19 09:30
keineAhnung: 潰縮區國家隊6F 02/19 09:42
fish005: Volvo 車主比較聰明,利用別人的車當潰縮區就行了7F 02/19 09:59
bursty: 看過Volvo車頭朝下的自由落體影片,你會發現Volvo車體潰縮設計比雙B更先進8F 02/19 10:11
gogoforever: 沒錯 鼓吹大家買牛頭 自己在路上才比較安全10F 02/19 10:13
qwe4560: 雀食11F 02/19 10:32
myproaudio: 連駕駛室都是潰縮區有比較好嗎?12F 02/19 10:55
reallocust: G咖:潰縮區做在別人的車上就好,簡單粗暴
https://reurl.cc/679MGk13F 02/19 11:09
liko7676: 還有苯盤三星車呀 他們也是在當各位的潰縮區15F 02/19 11:11
reallocust: 其實認真說啦 https://reurl.cc/M49gDX
TNGA有縱梁分力的概念已經算不錯了
前後保桿內的內鐵直接連到縱梁,內鐵受衝擊可以由縱梁分散到全車抗扭曲,這雖然在歐系車沒什麼,但日系車已經跟上腳步了16F 02/19 11:13
kodo5566: 潰縮到駕駛艙了好嗎21F 02/19 12:26
joshau: 現在車體都是潰縮來保護車內的乘客,誰在說硬……,該硬的結構要硬,該潰縮的地方本來就要潰縮,要全車都硬就買一台裝甲車,買歐系車是享受底盤回饋和動力,我自己開X4也都不會特別覺得能跟裝甲車比安全22F 02/19 12:29
reallocust: 早期某些日系車廠主打後座果嶺是地板,就是忽略縱梁分力概念,新聞上看到畫面幾乎都慘不忍睹27F 02/19 12:30
godzillabox: 你們就是我的潰縮區29F 02/19 12:35
aas813913: 駕駛也參與吸能喔,蓋沒力撞坦克死2人30F 02/19 14:17
ALDNOAH5566: 車室的要硬 像本田就不敢標用幾根高強度鋼
不過賣的嚇嚇叫 會買的也不在意31F 02/19 14:35
benson502: 同意33F 02/19 15:55
dtfg: 結果漏油死於火燒車XDDD34F 02/19 16:05

--
作者 deann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