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作者 QmaxQ (米漿混豆漿)標題 Re: [討論]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區監測速?時間 Sat Dec 9 10:50:19 2023
因為台灣的速限不合理之外,
取締測速的密度、地點一直很有爭議
雖然日本的速限普遍也比自由車速低
可人家是在超速會危險的地方取締,台灣不是欸
整條山路唯一可以超車的地方幾乎就是取締熱點
不然就是國道大直線上坡頂點(中壢轉接五楊)
或者出彎點死角,反正就是抓到超速成功率高
但是超速並不那麼影響安全的地方取締
我覺得歐洲都在進入城鎮、學校附近才需要減速
出去城鎮根本沒人在抓超速
雖說城鄉密度有差,但我從來沒在忠孝東路看過黑箱
這邊超速才真的危險吧?
再來看看法規,台灣居然是平面超速罰比高速輕
又再次證明因為高速公路好超速
而且超速一樣的數字,比如都是超速40好了
高速限速100開140、平面限速50開90
很明顯前者危險性低許多,可法規卻罰更重?
根本也是為了拉高罰金而設計
再看看我們被舉發的罰金是如運用
違反本條例第二章之罰鍰,經處罰機關收繳後,分配比例如下:
一、直轄市、縣(市)政府舉發案件:
(一)百分之七十五分配予各直轄市、縣(市)政府。
(二)百分之二十四分配予各處罰機關。
(三)百分之一解繳國庫。
75%給該縣市政府...WTF?
為何不是拿來修繕道路改善交通?
所以說地方政府缺錢就狂抓超速不是亂講
這真的是可行的,而且這些錢的用途還不用交代
雖然說超速是違法、但超速不是每次都會造成危險
執法應該要以降低危險、傷亡為優先
請先修法地方政府僅能收取15%超速罰鍰
我再來看看他們會不會這麼積極取締
最後說回區間測速,因為以上原因
強制控管速度的地點跟速限的關係讓人開車很不舒服
比如西濱,速限90本來就偏慢
區間立意應該是保持在合理的平均時速
我倒覺得一段路有直線有轉彎,應該要以自由車流來訂
像是西濱區間130,但中間不要有警察躲起來+固定桿
這樣一定更好開,而且車速快大家自然會專注
去德國自駕許多攻略多會寫
切換車道一定要小心,因為車速很快
哈所以平常在台灣可以很不小心囉?
這就是車速快反而安全的原因
危險的一直是速差不是速限多高
台灣的取締方式、地點跟法規
怎麼看都是為了提高政府收入而設定
才會這麼讓人反感
如果不是,為何全世界取締超速最高密度
罰鍰收入年年創新高
死亡人數卻越來越多?
不要只會指著別人罵超速仔,這些問題都視而不見
※ 引述《encoreb00124 (江帥)》之銘言:
: 速限通常是依照路段事故率之類的去衡量、制定
: 當然也有不少是出事了無腦減速限
: 不過總體來說他就是法規,就是要遵守
: 為什麼這裡的風氣是無視速限
: 什麼國道跟上車流就算了、平面也是邊罵速限邊超速
: 怎麼不去抗議遊行之類的,每個人都一副理所當然超速= =
: 尤其速限+10被當成常規速限更無言
: 法規是:行為人「駕駛汽車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未逾10公里」,交通勤務警察得
: 對
: 勸導
: 我的理解是就算超速0.1KM他開罰也依法有據吧?
: 好啦
: 近年出現區間測速,比起大家危險急煞躲照相機,強制"一般人"均速行駛
: 結果一堆人反彈
: 覺得速限太低不合理,就超速後去申訴爭取權益阿
: 阿不然就乖乖守法
: 法規不合理>邊罵政府邊違法影響其他人>政府依法行政>罵政府Loop
: 可以和重機一樣去抗爭阿
: 不然跟那些整天罵總統又不投票的人不是一樣嗎
: 我倒是很想要國道全路段實施區間
: 最好每個匝道出入口都設一個
: 就算每個人都速限內、拉開安全距離
: 根本不會塞車(即使國道大家都90也不會)
-----
Sent from Meow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80.235 (臺灣)
※ 作者: QmaxQ 2023-12-09 10:50:19
※ 文章代碼(AID): #1bSzNjrE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02090221.A.D4E.html
※ 同主題文章:
… ×9
Re: [討論]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區監測速?
12-09 10:50 QmaxQ
推 qwe172839: 你跟原文那咖講這個就沒用 他只是想找人盧洨1F 12/09 10:59
→ benson502: 高速公路也是車流最順的地方一堆測速,然後大家猛踩煞車2F 12/09 11:00
→ umin928: 等台灣人開車習慣跟上外國再說4F 12/09 11:07
推 sbax8186: 先幫你補血 等等龜車大軍就會來了5F 12/09 11:09
推 chigo520: 那為什麼要開這麼快? 大家都慢就好了啊6F 12/09 11:13
推 hondasho: 速差大的硬切、沒跟上車流、不保持安全距離、龜車併排佔內線才是真正造成危險的主因7F 12/09 11:16
推 lb751007: 國家現金還是落後 法治還是人治。這點表露無疑9F 12/09 11:21
→ ur260: 政府失能不然怎麼辦10F 12/09 11:34
→ pippen2002: 事實證明限速無助於車流跟減少事故啊!是為了$$$$$$誰叫你要投dpp? 活該817?11F 12/09 11:39
推 SHANGOYANYI: 政府kpi有在訂什麼順不順的嗎?不都是什麼死亡數車禍數 啊為了達標你會怎麼做?13F 12/09 11:44
推 sjyang: 重點根本是教育15F 12/09 11:45
噓 longtimens: 速限合不合理可以討論 但說速限無助降低事故根本鬼扯= =
德國安全距離罰超重 台灣有嗎
配套不看 只看速限 想飆就說嘛16F 12/09 11:56
→ Bimmer3698: 如果一併嚴格取締龜車,現在喊最大聲的那些龜龜三寶會比超速的還急。20F 12/09 12:20
推 shomap: 取締龜車有難度 很難執行22F 12/09 12:22
推 fish005: 別說了,龜速仔會拿守法跟你戰。結果變成法條不可質疑政府好棒棒23F 12/09 12:31
推 vvcc15: 這篇才是一個合理觀念 一直執著在速限的大概就是籠中鳥的概念 沒接收正確交通觀念養成25F 12/09 13:30
推 boydoop: 市區大家都慢慢開,車禍的次數有少過嗎?一昧的限速根本沒有解決問題27F 12/09 13:39
推 noobmuch: 割韭菜需要什麼理由,沒割死就很不錯了,要求會不會太多29F 12/09 13:40
推 not5566: 而且還把這筆錢訂位歲入,也就是一年該要賺多少還有業績壓力32F 12/09 13:46
→ ck940560: 速限設定的台鳥了,西台灣現在三車道高速公路速限120+20%不罰,基本上連續開一個小時還不一定看得到一台車超過這個速度34F 12/09 14:01
推 lausai: 這篇正解 政府嘗到區間罰鍰的甜頭後像吸毒已經回不去了 區間設在事故熱點我覺得ok 其他亂設的不如直接說你要收過路費好了 還裝什麼裝37F 12/09 14:05
推 knik119: 當然是哪裡好賺照相機放那邊。速限低不代表較安全,看那些微笑待撞車40F 12/09 14:08
噓 ultratimes: 取締本來就要挑成功率高的啊,不然抓心酸的嗎?42F 12/09 14:26
→ pippen2002: 取締後交通有變好?有順暢?失事率降低嗎?完全沒!
說的中肯!但瞎子很多! 智障817?45F 12/09 15:43
→ dieorrun: 剛從日本回來 日本綠燈一開都是油門重踩到車流速度哪像台灣在那邊慢慢滑半天47F 12/09 17:06
→ dieorrun: 市區限速50 也沒幾台車真的在那邊慢慢龜50的50F 12/09 17:07
推 Brioni: 市區哪裡慢慢開,一堆保齡球新聞看不出哪裡慢了
北宜來說,區間後的重大傷亡數是明顯下降51F 12/09 17:36
→ dieorrun: 講重大傷亡是在廢話嗎? 那你怎麼不限20就好 撞到也不會死53F 12/09 18:25
推 kgismvp: 在台灣講公平正義?在台灣我們都講money!乖乖的交出你的money!55F 12/09 18:37
→ pippen2002: 綠燈一開都是油門重踩<--先進國家都這樣!USA/歐洲57F 12/09 19:20
推 gishileh: 其實龜車的還是有 而且只要一台龜後面就癱瘓
不過我是贊成廢止部分不合理的區間測速和照相
取而代之的是平面車道也罰龜速車
平面龜速車罰汽機車 其他不罰
用夾心餅乾的罰則 解決很多塞車路段龜速車問題58F 12/09 19:25
→ Brioni: 當然是效率跟重大傷亡取平衡啊,你要滑坡到20你的問題
事實就是某些路段均速降15%,重大傷亡少80%,這關係到道路設計、人體反應極限、當地用路人組成等多個因素
就跟每次出事都某幾個彎一樣
當然我也不贊成無差別同一速限
但某些例子我覺得是好的63F 12/09 19:36
推 gishileh: 抓市區刻意龜速當路隊長的最省事71F 12/09 19:48
噓 ozaki1986: 超速本來就違規,抓違規垃圾本來就該廣設測速照相,危險不危險都該取締72F 12/09 23:45
→ Lowpapa: 就是速限不合理 85分位都不懂74F 12/10 04:36
推 edkoven: 又是龜車是塞車主因,明明塞車就固定那幾個路段,阿龜車是定點停在那都不移動喔,你只是討厭"擋到"你的車75F 12/10 07:45
推 gogogo499: 去國外這麼多次了,只能説一堆人還在執迷不悟,只有台灣會用無限的降低限速跟畸形法規,但是一堆人奉為圭臬,不知道該說什麼。77F 12/10 0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