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3-09-11 21:27:07
看板 MuscleBeach
作者 jeff0801 (愛丁堡劉教練)
標題 [心得] 每週到底要練幾組?阻力訓練的最佳訓練量
時間 Sun Sep 10 21:45:02 2023


https://imgur.com/K2A5Spp
[圖]
在安排課表時,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是很難拿捏總共要訓練多少動作或要訓練幾組,經常深
怕自己練太少,或是害怕自己練太多,但究竟一個部位應該訓練幾組呢?

最近有兩篇研究分別調查了上肢及下肢的肌肉成長與訓練量的劑量反應關係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Heaselgrave et al.(2018)
https://imgur.com/vU8Bilw
[圖]
51位有每周訓練超過三次且持續超過一年阻力訓練經驗的年輕男性,連續訓練六週,隨機
分入三組:

-每週總訓練量9組:每週訓練一次,訓練為3組坐姿二頭彎舉、3組反手俯身划船、3組反
手滑輪下拉

-每週總訓練量18組 :每週訓練兩次,訓練為3組坐姿二頭彎舉、3組反手俯身划船、3組
反手滑輪下拉

-每週總訓練量27組:每週訓練兩次,第一次訓練為5組坐姿二頭彎舉、5組反手俯身划船
、4組反手滑輪下拉,第二次訓練為4組坐姿二頭彎舉、4組反手俯身划船、5組反手滑輪下
拉訓練


每組的訓練強度從~75% 1RM開始,目標為RIR2或RPE~8,訓練節奏為向心離心1:3,訓練後
補充蛋白質40公克。

https://imgur.com/aIrbpkd
[圖]
二頭肌的肌肥大成長從統計來看三組都有顯著成長,儘管三組之間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但單純從平均成長趨勢來看較高高訓練量組的成長大於較低訓練量組,而且值得要注意
的是低訓練量組有較多人出現肌肉沒有成長的狀況。


https://imgur.com/62PrWVT
[圖]
等長肌力的成長只有在高訓練量組有統計上顯著成長,但低及中訓練量組也有略微增加,
此外,在各組甚至有出現有受試者反而有負面成長,且在低訓練量組較多。等張肌力測驗
則是三組都有顯著成長,平均成長來看高訓練量組的成長大於中訓練量組,中訓練量組的
成長大於低訓練量組。



Aube et al.(2022)
https://imgur.com/gXDQuDP
[圖]
44位有超過三年以上阻力訓練經驗(深蹲1RM 平均都超過兩倍自身體重)的年輕男性,執
行八週,每周兩次的下肢訓練,隨機分為以下三組:

-12組:每週兩次,每次訓練為深蹲(Squat)三組、腿推(Leg Press)三組、反向腿彎舉
(Glute-Ham Raise)兩組

-18組:每週兩次,第一次訓練為深蹲(Squat)四組、腿推(Leg Press)五組、反向腿彎舉
(Glute-Ham Raise)兩組,第二次訓練為深蹲(Squat)五組、腿推(Leg Press)四組、反向
腿彎舉(Glute-Ham Raise)兩組


-24組:每週兩次,每次訓練為深蹲(Squat)六組、腿推(Leg Press)六組、反向腿彎舉
(Glute-Ham Raise)兩組

訓練強度皆為RIR-2,但最後一組執行至力竭,第一個月為肌力肌肥大週期,每組執行
6-8下,第二個月為肌肥大週期,每組執行12-15下,第三個月為混合策略,每周第一次訓
練為每組執行6-8下,第二次訓練為每組執行12-15下。

https://imgur.com/3ZkAk5I
[圖]
深蹲肌力成長來看,三組都有顯著成長,在三組之間統計上雖然沒有顯著差異(P=0.052,
超級無敵接近,統計上來看P Value<0.05 視為顯著),但趨勢上來看是12組及18組的深蹲
成績進步程度大過24組的深蹲成長幅度,18組的成長大於12組,12組的成長大於24組。

70%1RM的反覆肌耐力成長則是24組與12組不相上下,而兩組都大於18組,儘管18組在1RM
肌力有最大的進步,但在70%的反覆肌耐力測驗則沒有太顯著的成長。

https://imgur.com/QAcMFMo
[圖]
肌肥大的表現,下肢除脂體重使用DEXA檢測,並且運用超音波測量大腿前側肌肉厚度,分
別從股骨中段(股骨50%長度位置)、股骨遠端(股骨75%長度處)測量,並計算兩端肌肉總和
,24組在下肢除脂體重的增加低於12組及18組,而超音波肌肉厚度測量也是12組及18組優
於24組。




https://imgur.com/s6m7Kuq
[圖]
https://imgur.com/wGXc5ix
[圖]
劉教練的總結:

在一定的幅度內,訓練組數越多會有越好的訓練效果,但當訓練組數高到一定的程度,就
會開始產生邊際效應遞減,而再繼續往上增加訓練組數甚至會出現反效果,阻力訓練的訓
練劑量與反應關係(Dose-Response Reelationship)約是凸字形的,並不是單純越多越好
,當然,某些肌肉群可能可以受益於更大的訓練量,或是某些訓練動作,或許可以安排較
高的訓練量,但基本上每個肌群有~18組的每週總訓練量應該是非常足夠了。


從研究來看,對肌肉成長而言,不論上下肢來看,每個肌群每週9組對某些訓練經驗豐富
的人來說是有可能不足以讓肌肉成長,但當訓練量達到每週12~18組來看,對幾乎所有人
來說都足夠帶來相當好的訓練刺激了,再往上增加訓練量似乎開始出現邊際效益遞減,18
組和24~27組的訓練效果其實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甚至在某些情況較高的訓練量反而會
帶來較差的成長,另一篇研究(Airthalingam et al., 2017)也指出每週訓練18組和28組
對肌肥大效果其實並沒有顯著差異,且建議每次訓練4-6組每個訓練動作即可,因為單一
訓練動作訓練過多組數也會產生邊際效應遞減。


因此建議課表編排若是以肌肥大或肌力成長為目標,每個訓練動作3-6組,每個肌群每週
12-18組,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是足夠的訓練量了,而對於某些人來說,身體對訓練的反
應較差者可能需要較高的訓練量,但基本上~18組都足夠帶來很好的成長效果了,至於超
過24組以上,基本上沒有額外太大的助益,甚至可能會有反效果。


實務上來看,若訓練組數達到了,還是長期(超過8週以上)沒有看到肌力、肌肥大的成
長,建議檢視一下自己的訓練品質、日常營養等其他訓練量以外的因素是不是有問題,而
不是一昧的追求更多的訓練量,但當然,有打藥的話建議可以練到一週60組也沒關係,畢
竟你/妳們已經是生化人了,當然不受限於凡人的規則。


*以上計算組數皆為接近力竭(<~RIR-2)的組數,暖身、調整動作等不會操作至接近力竭
的組數不算入其中



https://imgur.com/tboSDyM
[圖]
References:

Amirthalingam, T., Mavros, Y., Wilson, G. C., Clarke, J. L., Mitchell, L., &
Hackett, D. A. (2017). Effects of a modified German volume training program
on muscular hypertrophy and strength.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31(11), 3109-3119.

Aube, D., Wadhi, T., Rauch, J., Anand, A., Barakat, C., Pearson, J., ... & De
Souza, E. O. (2022).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volume: Effects on
muscle thickness, mass, and strength adaptations in resistance-trained
individual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36(3), 600-607.

Heaselgrave, S. R., Blacker, J., Smeuninx, B., McKendry, J., & Breen, L.
(2019).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weekly resistance-training volume and
frequency on muscular adaptations in trained 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14(3), 360-368.

--
愛丁堡/台北  劉教練, Jeff Liu
https://imgur.com/ehMgRdc
https://www.instagram.com/jeff_liu_0801/
https://www.facebook.com/tpe.coachliu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202.100 (臺灣)
※ 作者: jeff0801 2023-09-10 21:45:02
※ 文章代碼(AID): #1a_SXZHD (MuscleBeach)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94353507.A.44D.html
braveitout: 推整理1F 09/10 22:05
謝謝
jamescle23: 推2F 09/10 22:08
謝謝
etrangere: 推分享3F 09/10 22:54
謝謝
KobeNi: 這要樣看來是建議每個部位、每週練三次~4F 09/10 23:32
相同訓練量不同訓練頻率可以參考這篇:

https://www.instagram.com/p/ClL0g1wpTFp/?igshid=MzRlODBiNWFlZA==

shane24156: 10組就有效果 健身還是長期事業5F 09/10 23:51
研究看起來可能有某些人就是身體對訓練反應不佳或訓練經驗非常豐富了,那10組可能不
夠,但一般來說的確大約10組就可以有穩定成長
iamoldtwo: 不得不佩服黃阿文。他書裡面就談到10幾組就很夠。高階6F 09/10 23:56
iamoldtwo: 課表也是這樣建議排。
對,真的個人經驗大約16組每週其實就很夠了
TheoEpstein: 推分享8F 09/11 00:03
謝謝
heavenbeyond: 最近也在嘗試「每次練6組/一週練3次」的課表。結果9F 09/11 00:14
heavenbeyond: 如何還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不但身體的疲勞度大幅度
heavenbeyond: 降低,心理的疲勞度也大幅度降低了!後者比較少被提
heavenbeyond: 到,但我覺得對我這種不再年輕的人而言,非常重要啊
heavenbeyond: !!!每次訓練大約30-40分鐘就結束,不用死撐60-70
heavenbeyond: 分鐘,差別真的很大!
heavenbeyond: 目前看來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非常頻繁的跑健身房,只
heavenbeyond: 適合退休族群或是工作時間極度自由的上班族群。
對的,可以再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調整
toro077: 感謝分享,推17F 09/11 00:16
謝謝
wtsph: 文中深蹲成長幅度的圖Y軸代表什麼呢?附上論文的圖18F 09/11 00:18
wtsph: 比較直接吧
Y軸是深蹲進步幅度(公斤, Kg),不好意思遺漏了,原文沒有這張圖,這是我自己整理
出來的,資料是用各組的平均1RM進步幅度(kg)去繪製的柱狀圖、70%1rm反覆次數是進
步幅度(次數)、下肢除脂體重變化及大腿前側肌肉厚度變化的圖表是用effect size繪

wtsph: 喔,原來原文圖畫成那樣子,那的確需要重畫20F 09/11 00:28
這篇原文比較沒有圖表
heavenbeyond: 最近也看到RP的大隻佬麥克博士的影片,說每個肌群每21F 09/11 00:31
heavenbeyond: 次訓練6-12組就夠,每週練2-3次,每個肌群算起來每
heavenbeyond: 週總訓練量大約是18-24組,跟樓主這篇滿接近的。
對的,個人經驗也是接近20組就差不多了
archangel: 感謝整理24F 09/11 00:32
謝謝支持
※ 編輯: jeff0801 (61.228.202.100 臺灣), 09/11/2023 01:13:02
jesuskobe: 如果單部位一次練9組 那其實可以一次練全身25F 09/11 01:19
jesuskobe: 胸背腿肩分兩天 一周兩次也才四天,感覺安排上蠻好的
沒錯,上肢下肢上肢下肢的安排其實蠻好的
rax0010205: 對於零經驗的小白可以參考,但如果是資深訓練者已經27F 09/11 02:39
rax0010205: 熟悉自己身體狀況,那完全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rax0010205: 畢竟對個人來說,在自己身上做過的實驗絕對比在別人
rax0010205: 身上有參考價值XD
沒錯,研究只是提供方向
henry5405: 推31F 09/11 07:23
謝謝
button4: 推劉教練也推rax 就是看恢復跟訓練強度32F 09/11 08:04
謝謝
KobeNi: 大推,追蹤追起來33F 09/11 08:51
謝謝
a39208491: 推34F 09/11 08:55
謝謝
ha09875978: 優質好文~感謝~35F 09/11 09:17
謝謝
Mars1227: 原本一次訓練都35組QQ36F 09/11 10:23
可能可以看一下強度是不是太低了
hiaries: 想問一下這裡的12-18組,是只有多關節動作才計入嗎?像37F 09/11 10:51
只要訓練至接近力竭都算
hiaries: 是胸飛鳥腿屈伸之類的輔助動作,是不是不能計算在內?38F 09/11 10:51
wulongde: 想問如果是做臥推的話,三頭跟前三角也要算在訓練組裡39F 09/11 11:24
wulongde: 面嗎
對的,理論上是
ghostforever: 對 你看上肢實驗設定的也是  二頭彎舉+划船(背動作)41F 09/11 11:31
ghostforever: +下拉(背動作) 是把三個都算進二頭的組數裡
ghostforever: 反過來意思就是一個多關節動作可以重複計入不同肌群
ghostforever: 的訓練量 舉例3組臥推+3組三頭下拉可以算成3組胸+3
謝謝補充
wulongde: 哦哦哦對耶,感謝樓上ghost巨巨45F 09/11 11:34
ghostforever: 組前三角+6組三頭46F 09/11 11:34
※ 編輯: jeff0801 (118.231.193.217 臺灣), 09/11/2023 11:40:45
alextshsu: 推推47F 09/11 11:48
survivalteru: 這樣連我練身體健康的都比這多lol48F 09/11 12:28
icezerospace: 如果是低強度也要算入組數內嗎?49F 09/11 12:43
shane24156: 這些組數都是算正式組 最後一組的最後幾下出力時要有50F 09/11 12:56
shane24156: 明顯黏滯點才算
STi2011: 推52F 09/11 13:06
hiaries: 感謝解惑53F 09/11 13:11
NICEALAN: 感謝您:D54F 09/11 14:11
wulongde: 好奇劉教練一對一教練課收費多少@@55F 09/11 14:18
iuo: 帥56F 09/11 14:24
godgan: 我很好奇,那如果一天一個部位一個動作三組,一週六練,這57F 09/11 16:07
godgan: 樣也是18組,效果會好嗎
yawenla: 覺得訓練品質很重要59F 09/11 16:12
offdensen: 推60F 09/11 16:19
selfvalue:61F 09/11 17:14
selfvalue: 推
kenhiro5566: 訓練品質真的很難界定 有時候感覺能做很重但隔天無感63F 09/11 17:46
m284507: 有感 覺得即便是在高rm也有類似狀況 訓練組數越大超過有64F 09/11 18:12
m284507: 遞減效應 個人體感是恢復狀況有關
m284507: 我自己是練身體健康的,30kg啞鈴划船到力竭可以到100下,
m284507: 平均是30下一組,每組都沒到力竭,但這情況一周到60組很
m284507: 明顯有身體恢復上的問題
bvg2536452: 推69F 09/11 18:22
ASHDAC: 每次看到有經驗的訓練者,在短短的實驗期間內還可以有顯70F 09/11 20:06
ASHDAC: 著的成長,不禁懷疑他們之前在練什麼。
myth356: 對耶 跟樓上大大同問72F 09/11 20:27
talktony: 推73F 09/11 20:42

--
※ 看板: Fitnes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5 
作者 jeff0801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