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piknow (H)標題 [新聞]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的殞落,突顯了時間 Tue Mar 26 08:29:04 2024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的殞落,突顯了從中國學習經營電動車的必要性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PBa8yY
原文內容:
Fisker是最新一家財務費用不足的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在上個月發出「持續經營」警告
後,該公司近期表示已從現有投資者獲得1.5億美元的額外資金,但條款卻是懲罰性的。
其持續與大型汽車製造商的投資談判進行中。
無論這個故事的結局如何,它都可能意味著Fisker當初打造的「輕資產」戰略的實驗是失
敗的。其當初的理論核心是,將生產外包給第三方將為其節省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投資,為
獲利之路鋪路。
Fisker的輕資產戰略是從運動商品Nike,或者消費性電子蘋果經營得到的點子,因為這兩
家公司都是憑藉著生產外包,而獲利。可是這一種模式,為何不適用汽車產業呢?因為汽
車產業的獲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廠的近乎全速運轉。一旦生產製造對一家電動車企
業的成功或失敗變得如此重要之時,Fisker或電動車新創公司是無法依賴其他代工公司在
接受有條件的外包之下,獲利的。
其實,第三方汽車製造商確實存在,但它們通常用於增加產能或以相對較高的可變動成本
生產小批量的特種產品之上,可為企業帶來益處。可是這一模式卻不適合大規模外包。
另一家外包生產的上市新創公司Polestar Automotive在2024年2月注入新資本之前,也面
臨資金不足的情況。其最大問題是在於,其低估了電動車計畫啟動所需的時間。一旦公司
在沒有收入情況下,時間對電動車新創公司來說就是金錢。顧問公司 AlixPartners粗略
估計,在電動車新創公司要實現現金流入而非流出的總成本為100億美元。這時候能夠獲
得資金就成為關鍵,Polestar擁有好的母公司「富豪汽車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可
是Fisker並未擁有這一條件。
如果外包生產不能解決汽車產業資本密集問題,那麼什麼是關鍵呢? 來自中國的答案之
一是速度。
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似乎能夠在短短兩年內推出一款電動車,平均比西方同行快30%。簡
單來說,美國汽車公司只需減少專案所消耗的現金,而不是產生現金的年數,就可以幫助
降低費用。
例如:Rivian於2023年燒掉了59億美元現金。可是蔚來汽車只有燒掉15億美元。雖然美國
公司可以將其歸咎於在中國可以獲得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更多的政府支持以及不太嚴格的
品質法規。但是不可諱言的,中國在電動車創新的速度,的確比西方公司還快,這就足以
帶來成本優勢。
從Fisker的「輕資產」經營上,可以得知,汽車製造商必須透過各方面的方式來削減成本
,以減輕資本要求。如果期望第三方製造商來承擔這一後果,根本就是死路一條。搞不好
,這就是蘋果決定大刀廢除自行設計蘋果電動車的關鍵之一了!
心得/說明:
Fisker的破產凸顯了美國電動車公司需要向中國學習經營的必要性。他們嘗試的「輕資產
」戰略未能成功,顯示汽車業必須以各種方式降低成本,而中國企業則以更快的速度帶來
創新和成本優勢。這樣的教訓可能是蘋果放棄自行設計電動車的原因之一。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及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作者: stpiknow 2024-03-26 08:29:04
※ 文章代碼(AID): #1c0XRI7b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11412946.A.1E5.html
→ acesslai: 洗風向喔,雖然中國電車真的香1F 03/26 08:33
推 sassuck: 洗風向洗的太誇張了吧2F 03/26 08:37
推 sted0101: 我納也是外包,但還可以賣台灣人~~都是盤都相對不盤3F 03/26 08:38
噓 lll156k1529: 這篇拿資料丟給ChatGPT的「作者」知道Fisker是怎樣的公司嗎?4F 03/26 08:38
→ Timbug: 講的好像設計不用錢一樣的7F 03/26 08:47
→ dslite: 這什麼低能文章9F 03/26 08:59
→ WSY000000000: 中國是補貼,補貼加補貼,然後開始封閉市場養蠱廝殺,民主國家不可能複製作法,這篇是廢話。10F 03/26 09:04
→ kncc31: 中國是一直補貼12F 03/26 09:07
→ zzahoward: 美國也補貼阿 事實上大家都補貼 Hybrid以前也拿補貼
假如靠補貼還可以搞出自由市場式的鍊蠱式廝殺 那請問號稱自由市場的台灣連廝殺都沒有算是?13F 03/26 09:08
推 sted0101: USA買車還有補貼,台灣有關稅~16F 03/26 09:18
→ DYE: 遇到中國能做得好的就是 補貼舉國之力 抄襲偷竊 破壞環境換來 壓榨強迫勞動 造假金玉其外 還有什麼我沒說到的?18F 03/26 09:59
推 chrischiu: Fisker跟中國有關?米國失敗就是中國獲勝XD20F 03/26 10:36
推 dcoog7880: 中國省了設計費用 的確贏美國新創公司21F 03/26 11:02
→ a9564208: 電動車成功心法:便宜,便宜,還是tmd便宜23F 03/26 11:33
→ yunf: 名字聽起來就不會紅24F 03/26 11:55
→ DYE: 客觀的說,中國企業省掉的是試錯成本,也就是原創性低或是沒有。說白話就是看隔壁做什麼賣就做什麼。例如現在炒AI大模型,看到人家有一定成功了再去投,只抄不研發是不可能,但方向對就少很多問題。但缺點就是晚人一步還要繞過別人專利。而中國依靠的是降成本的本事,雖然做得晚但是最後如果能做便宜他就成功了。25F 03/26 11:56
→ b18902040: 中國?不就補貼降成本賣便宜。哪個其他國家做得到31F 03/26 12:22
推 acesslai: 那台灣拿補貼做不到便宜是拿幾點的32F 03/26 12:23
→ DYE: 你問郭董降本是不是靠補貼,憑什麼富士康能在中國立足。
降本是各種量產品都在做的事,每種都有他的技術。
這裡如果說中國新能源車,你看他們新車怎麼出超快?
現在開發都先在電腦上模擬,大幅縮短開發時間,降本並不是低科技而已。34F 03/26 12:32
噓 TSUBO: 心得的第一句笑死40F 03/26 12:49
→ DYE: 中國這種看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是不會落坑,像我這有個元宇宙園區就養蚊子,坑慘了。
AI是不是坑不知道,但一定大部分被卷死,真的還是只老黃賺去。
淘金熱,最後賺的人都是賣工具的。
現在工業品降本還是看中國,但軟體是看印度,將來西方自動駕駛落地還得靠印度碼農。41F 03/26 12:54
推 chrischiu: 人們會覺得花大錢搞AI結果還很難用,就像去年汽車業想搞元宇宙,今年就沒人提了49F 03/26 15:17
推 sted0101: 不如跟台灣車商學習, EPS只有很高和非常高51F 03/26 15:28
推 aresa: 科技迭代太快了,中車都800v標配了52F 03/26 15:40
推 joiedevivre: 他們z c
他們這次大暴死有可能是公關失敗 這點倒是真的值得學習中國一些廠商公關的經驗 成敗的都是53F 03/26 15:51
噓 Sciarra: 笑死 跟中國學習 學習偷技術嗎?當初歐美車廠就是短視近利搶著去中國 結果現在技術都被偷光要壓著歐美打了56F 03/26 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