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標題 Re: [提問] 諾曼第登陸為什麼沒有人拿盾牌?
時間 Tue Aug 29 17:05:44 2023


※ 引述《qwe50706 (小象小象)》之銘言:
: 誠心發問
: 警察攻堅的時候第一個都會帶盾牌
: 為什麼搶灘這種堆屍體的戰術沒有人拿呢?
: 一個拿盾牌後面至少可以躲三個
: 防不了迫擊砲至少可以擋子彈吧
: 看了搶救雷恩大兵都沒有人使用
: 是什麼原因?

有啊
諾曼地登陸時 盟軍準備了水陸兩棲的改造M4薛曼DD戰車
用來幫步兵擋子彈
但設計不良加上當天海浪過高越過防水屏幕
在奧瑪哈灘頭的薛曼DD全部沉進海裡 沒有發揮作用

薛曼DD戰車的解說片
https://youtu.be/i0-bwWr7j94?si=8sLTT9toqeaVmJjp

在太平洋戰爭方面
其實早在1943年 美國陸戰隊的第一次執行的敵前登陸作戰 在塔拉瓦環礁
當時使用的LVT兩棲登陸車也沒有裝甲化 被日軍打得很慘
之後記取教訓 就把部分攻堅用的LVT登陸車裝甲化了
還有一部分裝上了短管火炮用來砲轟日軍碉堡

https://youtu.be/Xe13fCJoNdI?si=bQMfS31DTqXZAipv

但是歐洲方面的登陸作戰是由美國陸軍跟英國陸軍主導
太平洋方面的陸戰隊登陸戰法與裝備就沒有被直接轉用在歐洲戰區的登陸戰


HBO影集"The Pacific" 美國海軍陸戰隊搭乘LVT登陸
帛琉的貝里琉島的場面

The Pacific - Landing at Peleliu
https://youtu.be/6bxNVsC5P7g?si=mv6rweT70RyOaIn6

受損後被棄置在貝里琉島的LVT 裝備37mm戰車砲
https://www.tracesofwar.com/sights/19156/LVTA-1-Landing-Vehicle-Peleliu.htm

 

冷戰時代的台灣海軍陸戰隊LVT登陸演習
https://youtu.be/Ud_Eu1IqtrA?si=HNbB-WwDOpCskAtm



還有我還是要再提醒
因為美國人很喜歡提奧瑪哈灘頭的慘劇
搞得很多人以為諾曼地登陸全部都是那樣
但其實其他幾個灘頭 盟軍在登陸時只受到微弱抵抗
很順利就上岸了
不是所有登陸作戰都一定在灘頭死很慘
像是在貝理琉 沖繩 硫磺島 真正慘的事情都是在登陸上岸之後才發生
別說裝甲車 戰車都會被打爆了 步兵拿個小盾牌也沒什麼用

在沖繩戰役中被日軍擊毀的美軍戰車
https://i.imgur.com/yOnh33h.jpg
[圖]

警察拿盾牌是因為大多數罪犯頂多只有手槍 大不了步槍散彈槍
但先別說大砲了 現代戰爭中一顆手榴彈滾到腳邊
盾牌也幫不上什麼忙

二戰美軍與德軍手榴彈的比較(現代手榴彈稍加改良過又更有效)
https://youtu.be/EPsMEsDOFh4?si=n7zw-i1afcINuOT6

還可以講古一點
其實盾牌從戰場上被淘汰就是火銃跟火砲普及造成的
就算是舊式的滑膛銃跟前膛火砲 也是能輕易粉碎盾牌跟鎧甲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步兵上戰場都是乾脆零裝甲保護拚速度跟運氣的

有興趣去找2000年的梅爾吉勃遜電影"決戰時刻"(The Patriot)來看
很長一段時間戰爭都是那個樣子 盾牌跟鎧甲都沒三小路用

https://youtu.be/IFpFHj4XfFg?t=60

還有別看這好像很蠢很慘
機關槍跟榴彈砲發明之後戰爭慘烈度只有更惡化
跟現代戰爭比美國獨立戰爭的會戰死傷率還算比較低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24.40 (臺灣)
※ 作者: NKN 2023-08-29 17:05:44
※ 文章代碼(AID): #1axRJgt1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93299946.A.DC1.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提問] 諾曼第登陸為什麼沒有人拿盾牌?
08-29 17:05 NKN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8/29/2023 17:30:20
mudmud: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Type_98_320_mm_mortar
請問這傢伙對戰車隨步兵一起有殺傷力嗎?1F 08/29 17:31
Type 98 320 mm mortar - Wikipedia
The 320 mm Type 98 mortar (Japanese: 九八式臼砲, Hepburn: kyūhachi-shiki-kyūhō, literally "nine eight type mortar"), known by the nickname "Ghost rockets", was an artillery weapon used by the Japanese military throughout World War II. The Type 98 mortar was first utilized during the Battle of Singapore i ...

日軍的九八式臼砲射程短命中率低 但是砲彈大顆威力強
很難精準攻擊 但散發式射擊的威脅度還是很高
但日軍使用這類武器是因為比較便宜跟好搬運
日軍最有效的砲兵武器還是榴彈砲
像是二戰中美軍最高階的戰死將領柏克納中將
就是在沖繩戰役被日軍九六式15厘米榴彈砲擊殺的
https://w.wiki/7MHD

 

然後 反裝甲戰鬥的戰術構成之一就是用各種火力掃蕩隨伴步兵
以有利反裝甲小組攻擊敵軍戰甲車
有砲兵支援當然就call砲兵支援

william456: 就算在AC6用能量護盾,機體仍會損傷5F 08/29 17:35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8/29/2023 17:43:04
zivking: 因為美隊是諾曼第之後才成功的6F 08/29 17:46
Pixis: 艦收的M4A1DD!據說美國戰後因為這次失敗,還把特二式拿去研究w7F 08/29 17:47
aeoleron: 硫磺島那真的挺反人類的 先讓你以為安全 上岸集結等人來夠多了再一次開炸9F 08/29 18:50
patentshit: 記得太平洋日軍大多退縮至離岸的碉堡或高地,而不是在灘頭迎敵吃艦砲砲火
離岸的措詞用錯了(變成泡水裡了),應該說離海岸有點距離11F 08/29 19:00
qsgjnmvb: 硫磺島登錄前6個小時前就岸轟伺候日軍可惜效果甚微15F 08/29 19:39
wistful96: 謝謝分享影片16F 08/29 20:59
spath: 15公厘榴彈砲…?17F 08/29 21:01

寫錯已改

Alex13: 諾曼第後一周內,德軍的反擊,造成的死傷比登陸日還多18F 08/29 21:04
ct13579: 看以後會不會開發出輕又能擋的住子彈的材質吧,到時盾可能就復活了19F 08/29 21:09
Simonfenix: 火藥武器出現以後盾跟矛就越拉越開了21F 08/29 21:11
leo10: 人形動力機甲開發出來盾才有意義,不然能擋你也扛不起來22F 08/29 21:23
tonyxfg: 其實……盾不一定需要人自己扛,可以讓它自己走啊24F 08/29 21:26
patentshit: 讓盾自己走就戰車啊,還附帶一管大口徑直射火力給你,同軸機槍跟艙頂機槍也是強大火力25F 08/29 21:38
CGT: 古早的火繩槍就可以貫穿鐵甲了,更何況現代槍械?
特警持的盾牌,是因為在市區或狹窄的建築內攻堅27F 08/29 21:57
Howard61313: 我帶盾牌,都自帶履帶,跟排骨酥湯87%像29F 08/29 23:22
birdy590: 太平洋戰爭日軍防守策略是從貝里琉開始改變的
退回工事 不在海灘迎敵 目標是儘可能增加對方損失但是在歐洲大陸那麼長的海岸線不可能用這種方式
而且退回工事裡面是拼命往外灑炮彈 盾牌哪擋的住30F 08/30 00:22
yukai1216: 推34F 08/30 00:41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8/30/2023 01:02:40
newgunden: 西班牙的雙層胸甲是可以擋早期前膛槍的錫彈 但是火砲就不行了35F 08/30 01:13
HarukaJ: 某遊戲出這個感覺就是想臭美軍37F 08/30 02:18
EvilPrada: 星海二的人族  陸戰隊也是有盾牌科技啊38F 08/30 06:55
h80733: 拿美國隊長盾牌呢?
星海2人類是靠動力裝甲才能單手舉起100多公斤的盾牌。39F 08/30 10:56
kevin49382: 抵禦手槍口徑的防彈盾牌對於手榴彈破片的保護能力相當優秀42F 08/30 11:34

盾牌防禦面積與方向有限
使用者被炸裂破片擊中手腳或暴露頸部等都還是會喪失戰鬥力
實際上碰到炸裂榴彈多少還是要拚運氣

否則防爆小組拆彈員也不用穿成那個樣子
https://youtu.be/hFUJ4jfVCfM?si=kfGQTmkByj_ZurkH

但每個人都穿成那個樣子打不了現代陸戰
何況真實戰場上還有地雷等等更陰險的玩意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8/30/2023 15:05:22
birdy590: 手榴彈 跟 榴彈 差很多啊 @@
戰車都打爆了 拿個盾牌想幹嘛?44F 08/30 15:52

--
作者 NKN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