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ayuyang (鳳山蠹)標題 [討論] 學術研究跟棋類競技 後者吃更多年齡?時間 Fri Sep 29 19:14:05 2023
智力展現大概就分長期研究思考跟短期反應
大部分神童都是後者(神童才活幾年 哪來十年解一題)
棋類是不是有點像不斷互相出題的考試 要求在幾分鐘內給出尚可的解答?
學術研究比較像是通盤了解研究與過去學術研究的盲點 磨出一個新方向?
用棋靈王來講 棋類是透過不斷競技互相拉抬提升實力
你這輩子下出了神的一手 不能一直贏 你就沒有價值
學術研究有點像是用盡一生去刻畫神之一手
你這一手只要夠神 你就可以在該領域留下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175.17 (臺灣)
※ 作者: hayuyang 2023-09-29 19:14:05
※ 文章代碼(AID): #1b5h5_2m (C_Chat)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95986047.A.0B0.html
推 kaj1983: 學術研究本來就是長期投入,和競技這種短期決勝的相反1F 09/29 19:17
→ ykes60513: 差有點多 棋類對記憶跟計算要求很大 這本來就很吃年齡2F 09/29 19:17
但是計算基礎跟記憶常常都會成為理論基礎吧?
※ 編輯: hayuyang (114.27.175.17 臺灣), 09/29/2023 19:18:45
推 Bugquan: 你的更吃年齡怎麼定義,畢竟學術跳級跳的再狠,起碼也得到20歲,才有能力獨自做研究4F 09/29 19:18
→ v9896678: 學術只要不老人痴呆記憶出問題就能繼續,競技類腦力只要10F 09/29 19:19
→ bnn: 25歲前後沒提出理論的物理學家就可以轉行苦工了(ry13F 09/29 19:19
→ v9896678: 而且快速思考反應也會消耗體力,越老越衰弱14F 09/29 19:20
→ bnn: 然後和老棋士不同 老教授其實是管理職 管理手下做研究要經費他自己發揮不了算力還是可以打群架用手下堆出成果15F 09/29 19:21
→ queen100000: 棋手也會研究各大賽事的棋譜,或是現場下一局ㄈㄨˋ覆盤
才不會只是單純對弈17F 09/29 19:27
→ spfy: 你沒發現自己論點很怪嗎20F 09/29 19:30
→ queen100000: 如果世界上排行前幾名的,所有的職業棋士都會整天研究怎麼對付上位的棋路,每天的功課是變化莫測的21F 09/29 19:30
→ spfy: 更多年齡有標準嗎 神之一手是什麼 有定義嗎23F 09/29 19:30
→ queen100000: 只是討論神之一手而已那實在太淺了,每個棋局都不會有最好的一手,只會有更多的可能24F 09/29 19:32
推 spicyway: 學術可以借電腦慢慢想慢慢算,棋類就算你訓練用ai,比賽就就是自己想。26F 09/29 1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