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warrenche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4-01-13 07:43:06
看板 Buddha
作者 標題 [討論] 關於佛耆兩教異同的研究的個人看法
時間 Sun Jan 7 14:12:13 2024
轉載心得:
許久沒有在貴板貼文,因為這幾年個人於業餘之間研究佛教、耆那教及其他印度宗教哲學後有些心得想法,希望能夠與對宗教哲學思想有興趣的板友網友教友分享切磋交流,因此才轉貼於此,不便之處還請見諒。
時間是因緣緣生,既然每個人的人生因緣各不相同,故當然不可能要求我個人對佛教的看法能夠被所有人無條件接受;但若是拙文能夠拋磚引玉,讓看到的板友能夠有正向的刺激或是回饋的話,那我想也就不會沒有意義了。
—————
以下三年前舊文重貼,加個人心得看法
經過這幾年,我已經形成個人的心證看法
也就是《經集》、《法句經》等佛教文獻
其實是沿襲自沙門思潮與耆那教傳統的作品
是佛教創教以前即無法否認的文化背景存在
而這樣的存在不免可能會影響到佛教的後續發展
若要從《經集》、《法句經》與耆那教早期文獻之間出發去找尋佛耆兩教根本核心的不同,恐怕將會是異常困難的,因為我相信只會發現相同或近似處遠大於相異處,進而會得到佛耆兩教本一家的前一兩個世紀部分學者們的看法
與(暫時)結論…但若是從南北傳《雜阿含》與《相應部》於契經/修多羅的範圍內(五陰、六處、因緣、念處)的文獻出發,去找尋那些「並無與耆那教文獻對應或教義相似,且闡述核心教義的經文」的話,我相信是可以找出佛教不同且不共於耆那教等其他宗教哲學思想的核心教義
的。http://tinyurl.com/4yh76dm5
—————
南傳法句經70
māse māse kusaggena
bālo bhuñjetha bhojana
na so sahātadhammānakalaagghati sosi
(元亨寺版悟醒譯)
愚者月復月,雖唯取少食,似草之尖端,〔功德〕不值思法者,十六分之一。
https://tripitaka.cbeta.org/N26n0009_001
(Bhikkhu andajoti英譯)
>From month to month the fool may eat food with the tip of kusa-grass, but he
is not worth a sixteenth part of those who have mastered Dhamma.
https://suttacentral.net/dhp60-75/en/anandajoti
SuttaCentral
Early Buddhist texts from the Tipitaka (Tripitaka). Suttas (sutras) with the Buddha's teachings on mindfulness, insight, wisdom, and meditation. ...
Early Buddhist texts from the Tipitaka (Tripitaka). Suttas (sutras) with the Buddha's teachings on mindfulness, insight, wisdom, and meditation. ...
(修改自Google翻譯上述英譯)
愚者即使月復一月地吃草,但他也比不上那些掌握法的人的十六分之一。
https://suttacentral.net/dhp60-75/en/anandajoti
——————————
耆那教 Uttarādhyayanasūtra9.44
māse māse tu jo bālo
kusaggetu bhuae
so suyakkhāya dhammassa
kalaagghai solasi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版英譯)
If an ignorant man should eat but a blade of Kusa-grass every month, (the
merit of his penance) will not equal the sixteenth part of his who possesses
the Law as it has been taught.
https://www.sacred-texts.com/jai/sbe45/sbe4511.htm
(wizer個人翻譯)
若一個無知的人每個月只吃一片Kusa草葉,(其苦行的功蹟)也無法與擁有教法的人的十
六分之一相等。
——————————
然而諷刺的是,初期佛教的經說教法是不會去提倡「我勝、我等、我劣」的觀念的。不論
是耆那教的把苦行的功蹟(可能是該教所認為的善業)與擁有該教教法者的「功蹟」相比
,或是南傳法句經直接把苦行的人拿來跟掌握法的人直接拿來相比,都是在「比」。
是耆那教的把苦行的功蹟(可能是該教所認為的善業)與擁有該教教法者的「功蹟」相比
,或是南傳法句經直接把苦行的人拿來跟掌握法的人直接拿來相比,都是在「比」。
(更何況「苦行」要如何才能與對因緣法與緣生法如理作意如實知見「相比」?)
http://tinyurl.com/5hfczum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93.54 (臺灣)
※ 作者: wizer 2024-01-07 14:12:13
※ 文章代碼(AID): #1bca343B (Buddha)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704607940.A.0CB.html
→ : 板主提醒,轉載需有50字心得喔1F 01/08 10:29
※ 編輯: wizer (42.76.93.54 臺灣), 01/08/2024 11:57:42推 : 臉書本身不是長文優良載體 建議開個部落格再分享2F 01/08 20:21
--
※ 看板: warrenchen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7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