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uperTree
作者 標題 [分享] 分手如何快樂?
時間 2013年04月03日 Wed. PM 01:56:16
※ 本文轉寄自 dick51207.bbs@ptt.cc
看板 CATCH
作者 標題 [分享] 分手如何快樂?
時間 Sat May 8 23:13:25 2010
分享原由:
一直找不到一直傷心的理由。
一年以後我才有勇氣收集回顧這些文獻,檢討自己為何傷得那麼痛那麼重
走過我們一起走過的地方,才發現原來我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過去
分手,被發卡,露水姻緣,我們看似有太多傷心緬懷的機會
轉身,才明白當初的愛雖已不在,但不代表不曾存在。
分享內容:
「我已經不相信愛情了。」幾次傷人與受傷之後,我悠悠地說。
「就相信我一次嘛!你是要一個人繼續孤單地逃避,
還是跟我兩個人一起想辦法?」
一開始時,我承認我是被她這句話打動,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給我們兩人一個機會,
也因為這句話,我們從不敢觸碰到默默牽手。
當然,後來也因為這句話,失眠了好幾個夜。
「妳怎麼不接他電話?」當我還跟她在一起的時候這樣問她。
「幹嘛接那個死大男人電話。很煩耶,都分手了還一直打來。」
那時她一邊掛了前男友的電話一邊說著,
聽到這句話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我該慶幸她與先前的戀情沒有藕斷絲連,
還是擔憂有一天我也會變成她生命中的陌生人?
「嘿!會不會有一天你也這樣對我?」
我某天終於鼓起勇氣問她。
「不會阿,你跟他們不一樣。」
她掛著微笑對我說,嘴角的弧度讓我相信了這句話的溫度,
溫暖了好幾天。
當然,後來也因為這句話,痛了好幾個月。
我後來才明白,原來,
我跟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聞聞四周的空氣,又到了期中考後分手潮<Lin, 2010>。
我們都曾經當過的失主的靈魂,
曾經在分手後仍發了瘋似的看對方的網誌,
曾經留意對方的消息,看看對方是否依然注意自己,
翻翻過去的回憶,聽聽別人口中的她是否依然快樂如昔,
即使走過傷心地,也傻傻地、非理性地希冀,
他會出現與他不期而遇
(縱使我們心裡很清楚,這樣的機率非常的低)。
你有時甚自討厭自己,
討厭自己就算在分手以後還不斷回顧過去;
討厭自己即使知道他的手早已被別人緊握,
眼淚仍然不爭氣地為他而流。
為什麼我們會愛得這麼痛苦,放棄愛情也放棄自己?
愛情心理學家Slotter, Gardner, 與Finke(2010)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在最新一期的社會心理學頂級期刊(JPSP)上
回顧了過去有關分手的系列研究,發現一個一致的現象是:
分手帶來的心理創傷,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你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受到動搖了。
想當年她說我唱歌很像光良,
我們在台北的許多公園唱了很多浪漫而好聽的歌,
現在我只能懷疑我的歌聲是不是根本是兩光;
當初她說我傻傻地好可愛,
現在我開始擔憂我是不是因為太傻了而沒人愛;
曾經我們在海邊奔跑,在夕陽下許願,在夜空下數星星,
他說我的睫毛好細好像星星的眼睛,
現在我只能惆悵那是一顆逝去的流星……
奇怪了,我還是我阿,為什麼她離開,我卻開始懷疑起我的存在?
村上春樹在「人造衛星情人」裡曾經說過
(具體的文字我有點忘了),我們生來都只有一只翅膀,
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半願意與我們攜手飛翔,
離開之所以難耐,
在於一方要把這緊緊地相依的心與翼硬生生拆開Say Goodbye
當你浪漫地用右手輕輕地抬起對方下巴,
說「You complete me…」的時候,
你同時也將生命中一部分維持自我完整性的權利,交給了對方。
換言之,能完整你的人,也能崩潰你。
Slotter等人(2010)的研究中,
其中有一個研究收集69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學生
長期的自我清晰度。
結果發現,一般而言個體的自我清晰度會隨時間漸增,
但在剛分手後(平均分手時間是調查後2~3個月)
這個清晰度會驟降,並且持續地下降。
這些傷心人(有29位)開始懷疑自己是誰、
擔憂一些以往不會擔憂的事情、
傾向認為自己的未來會是一團混亂等等。
換言之,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要有受傷的心理準備。
因為我們是如此地無防備,褪下全身的裝備,
以全部的生命彼此擁抱,用彼此的體溫取暖。
這也意味著,後知後覺,
很後來很後來才發現對方心已不在的人,
要忍受一段時間的飢寒。
真的有這麼悲慘嗎?
難道分手一時就註定痛苦一世?
那你是怎麼走出情傷的?
Tashiro與Frazier(2003)在一篇題目饒富趣味的論文中
(I'll never be in a relationship like that again)主張,
分手是兩面刃,它雖然讓人心傷,但也可能帶動自我成長。
所以問題就變成:
為什麼有些人分手會成長,有些人分手會耽溺於哀傷?
提分手的人真的比較不難過嗎?
在Tashiro與Frazier(2003)的研究中,
調查了92個經歷分手的大學生,
他們想知道是怎樣的人格特質、怎樣的信念、
怎樣的分手後調適,造成這個差異。
結果發現,神經質性格的人經歷更多的憂鬱、隨和的人(agreeable) 經歷較少的憂鬱;
不論你是不是提分手的人、不論男女,都是會難過。
但是,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自我成長。
「我幾乎忘記朋友有這麼重要…」
「我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朋友。分手後才發現,原來我冷落她們這麼久…」
為什麼女生在分手後成長比較多?
Tashiro與Frazier(2003)認為,
分手之後女性願意索求更多社會支持等資源,
與許多人聊過之後,使她們感受到自己是在成長、
在改變的(雖然她們並沒有比較不哀傷)。
一項令Tashiro與Frazier驚訝的發現是,雖然在交往的時候,
將過錯歸因於不穩定的外在環境因素會有較好的關係滿意度
(他這麼晚沒打來一定是因為忙期中考),
但是在分手後若將分手原因歸咎於外在因素的人
(如壓力、工作、朋友看衰),
會感受到更多的難過與憂鬱
--值得注意的是,她們也是成長最多的人。
反之,若將分手原因歸咎於對方或自己,
分手後不但較不能成長,心情也沒有比較好。
Boelen & Reijntjes (2009)也支持這樣的說法。
他收集79位分手2個月以上的人認知詮釋的問卷,
發現分手後的人比一般人對於自己、世界、生活、未來
感到更為負面,較多的自我批評、毀滅性的信念、
更多的憂鬱和焦慮。
其中,對自己抱持著負面看法
與對事件抱持著災難性的錯誤詮釋者,傾向有較多的憂鬱、
遺憾和焦慮;
而可能如你所預期的,已經交到新男/女朋友的人比較不憂鬱。
這些研究不約而同的說明了一件事情:
分手之所以傷很大,
是因為它威脅到我們的自尊、我們的存在、我們對自己的建構;
而我們之所以能從中成長,
是因為從這些負面的情緒中,重新定義自己,重新學習如何愛人,
如何被愛,如何找到愛自己與自己愛的人。
說得比唱得好聽,這些我都知道,但是分手的時候,
為什麼我答應自己不再愛她、希望自己不再哭、
不再讓眼淚濡濕被褥,悲傷卻仍不止步?
心理學家會告訴你,那是因為你還依戀著他。
你說這不是廢話嗎?就算不需心理學家講我也知道
許多時候心理學家的確是在研究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
不過更多時候我們希望知道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為什麼會發生、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如何解救蒼生(?)等等。
所以應該要回答的問題是:
那究竟是怎樣得一種依戀呢?
為什麼他明明很壞,我卻捨不得離開?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的另一個問題是:
被人甩的那一個瞬間,你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
那天,在她家樓下的全家我等了許久,電話不接,
說系學會忙翻天,我能體諒,也只能等待。
終於,在手機上的日期要跳到隔天的時候,
一部100 c.c.的小綿羊從我右側的彎道出現,
穿著North Face防寒外套的她,繃著蒼白的臉。
我的出現讓她很錯愕。
「我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像焦慮依戀的人一樣,
奪命連環call或到你家堵你,只是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壓住心底激動的情緒,緩緩地說。
「我也不知道。」她將車停好後,我們坐在階梯前,
她像是被附身似地說出這五個字。
「不一直是都好好的嗎?」當然後來我才知道,事實上並不存在「一直都好好」的情侶。
例如Arriaga, Reed, Goodfriend(我懷疑他是不是被發太多次好人卡自己去改名字的),
與Agnew(2006)就透過長期追蹤發現,「一直以為沒問題」的情侶,
比起那些知覺到兩人的承諾感有所高低變動的情侶更容易分手。
換言之,『自以為一直都好好的』只是兩人關係缺乏變化的偽裝。
「為什麼我們要分手?我哪裡做不好嗎?」
「我就說你沒有錯,錯的是我,好不好!」
她冷冷地說,這句話裡面完全感覺不到她覺得自己錯了。
當然我後來才明白,並沒有誰對錯,只是誰先不愛了而已。
「可能是沒感覺了吧。
也可能是生活圈不一樣了。
還有可能是你最近太黏了,我喜歡自由」
最後她終於說了,很理性的三個理由。
奇怪了,當初她愛的是我,我沒有變,還是一樣好,
為什麼現在會變得沒有感覺了呢?
當初說要在一起的是她,怎麼現在又說喜歡自由?
我們都有一種錯誤的預設,
以為昨天的她,一個月前的她,一年前的她愛得是同一個我,
而忽略了人的改變(詳估狗:最大石頭悖論2)。
當初她是真心的愛你,為你做飯、學煮菜、裝淑女、挑禮物;
陪你熬夜K書、同甘共苦;
過去的好依然真實、依然歷歷在目,
過去她全心為當時的你付出、用全部的生命愛著當時的你;
但現在的她已經不愛現在的你。
她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覺,
誰都沒有錯、誰都沒有欺騙、誰都不須道歉(苦苓,1999)。
不過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才明白,為什麼我很難走出來。
是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我們要分手嗎?
分手的時候我們總喜歡問原因(幾乎是自動化地問出口),
因為我們無法忍受不能歸因的負向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種不可控制感讓我們對世界產生不安。
但奇怪的是,她明明有告訴我明確的三個原因阿!
事實上是,我不願接受分手的原因。
----儘管它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
Sorenson(1993)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他想知道人到底要怎樣才能渡過分手後的悼念期,
又是什麼因素,使得這個悼念期一直沒有結束,
一直掛念,一直掉淚,一直恨對方卻又忘不了對方。
結果發現,這些一直服感情喪的人,並不是「不知道」分手的原因,
更多的時候他們早就知道分手的原因,只是「不能接受」。
而那些走出失戀陰影的人,像是把記憶放在盒子裡彌封起來一般,
形成一種心理上的結束感(psychological closure),
對「分手」這個事件有一個完整的歸因。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感覺漸漸淡了。
每天中午相約吃飯,卻不知道要聊些什麼。
我一直都知道,只是不願相信,感覺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同樣的Boals與 Klein(2005)也發現,
無法區分「事實」與「情緒」的人,
傾向把記憶與負面的情緒作結合,傷得最久最重。
Boals認為,這些人就像心理學上常提到的創傷後症候群(PTSD),
將分手視為一種巨大的創傷,
傾向把對方或自己看得很糟、認為這段感情不值得、嘲笑自己傻、
覺得過去的幸福都是假象只看到悲傷負向的一面,
忽略了兩人曾經在寒冷的夜相依偎著煮暖暖的泡麵。
也就是說,爭吵時的激烈情緒,窩在棉被裡落下的眼淚,
生氣時猛捶的牆壁與疼痛的拳頭,掩蓋了曾經幸福的滋味,
把共享過的溫暖帶走,想起的全是難過與傷悲。
這樣的一種創傷記憶,讓這些人痛更久。
「是嗎?我以為最難過的是,當初一起做的夢,
一起約定好要去的地方,如今都不再可能實現。
每次想到這裡,眼淚就會無法自拔地流下來。」
一個同是天涯失戀人的好麻吉這樣對我說。
是不是有些人就註定分手後比較難過呢?
會不會女生比較難過呢?
被甩了之後,愛得比較深的人是不是比較痛呢?
當然,這些愛情界翻滾多年心理學家也區分了一些「個別差異」。
首先,即使是憨人都知道被甩者一定比較難過(但這不意味著甩人者不難過),
甩人者有比較多的罪惡感(Perilloux & Buss, 2008)。
只是過去分手後適應性別差異的研究通常都沒有一致的結果,
唯一最大的性別差異是:
女性分手後(不論甩人還是被甩)都會去大買特買(Perilloux & Buss, 2008)。
(千萬別拿這個弱點去用在直銷…)
再來,依戀風格與愛情基模也與分手後適應有關(Choo, Levine, & Hatfield, 1996)。
Choo, Levine, 與Hatfield(1996)認為除了三種依戀風格
(安全,焦慮,逃避)之外,
還區分出另外三種不太認真的戀愛心態:
1.不確定型(Fickle,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
2.理智型(Casual,不願意太早承諾或付出太多)、
3.玩票型 (Uninterested,對愛情不感興趣,覺得只是浪費時間)。
結果發現,果然付出太多、期待太高、得到卻太少的人(如焦慮依戀者),
分手後的情緒反應較大、容易責備自己、容易藉酒(或毒)澆愁。
反之,一開始就沒用全部的自己去愛對方的人
(如不確定型、理智型與玩票型),跌的比較輕。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既然愛得深就傷得深,
不如一開始就有所保留,反正最後對方也不會為你停留,甚至當不成好朋友?
「不是說好分手以後還是朋友的嗎?
為什麼現在電話不接、網誌關閉、像是人間蒸發一樣?」
他悻悻然地抱著晤談室中的兔子玩偶,想要裝出有骨氣的眼神,
無奈眼角還是透露出不安的淚痕。
分手後是不是不再能當朋友?
前年Kellas, Bean, Cunningham,與 Cheng(2008)在一篇名為
「舊檔案:分手後的轉捩點」的文章中試圖回答這些被問到爛的問題。
他們認為我們不應該如此悲觀的看待分手後的關係
(post-dissolutional relationships,PDR)。
Kellas等人追蹤174位分手後的傷心人,請他們描繪各不同時間點時對前伴侶的看法。
典型的轉捩點有「尷尬期」、
「自私期」(看到對方與新伴侶互動會莫名的忌妒憤怒)、
「騷擾期」(一直打去問清楚,其實事實早已清楚)、
「低潮期」(關在家裡不想見人)等等。
雖然在分手初期大部分的人都會對對方形成負面的看法(這樣才能分得開),
但是那些分手後關係品質比較好的人,
會在這樣的傾向跌到谷底時,慢慢地回溫,
開始覺得對方也沒有那麼壞,漸漸看到對方的好,
感謝她曾陪伴自己的歲月,以新的身分開始關係,較能自然地當朋友。
反之,一直恨對方、不能諒解、在心裡還有疙瘩的人,
雖然表面上表現出較少分手後的調適困難,
卻難以再和對方平和相處當朋友。
當然,如你所預期的,
最糟的人是分手後初期仍然一直想著對方的好的人。
因為我們總是想不透,
她那麼好、那麼正、那麼多夢想,為什麼要離開我?
然後開始歸因到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否定自己。
路走到這裡,就會很難再走出去。
(建議劇情走到這的人去看政大許文耀老師帶領一群博班生翻譯的
「是情緒糟,不是你糟」,裡面有提供一些具體的做法,而不是只叫你看開..)
究竟要如何走出這個死胡同呢?
提供一個想法是:
為什麼分手後還要當朋友呢?
你是真的很想跟他當朋友,
還是這只是「退可守」的一種非理性思考?
實際上還是想著有一天是不是又能變回情侶?
先點到這裡,拉拉雜雜地講了很多,只是想說明
當我們一邊落淚一邊聽著梁靜茹的歌,一邊懷疑分手如何快樂的時候
當我們一邊翻著分手療傷書一邊咒罵根本沒有用的時候(註1)
當我們經過有回憶的地方,心頭一緊的時候
是不是能靜下心來想想
回顧造成這些方法沒有效的背後大魔王,讓我們至今仍無法釋懷的大石頭
是我們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分手」的事實,與「為何分手」原因
擁抱傷口並不能帶走寂寞,走出傷慟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接納自己、
承認自己還有一點點愛人的能力。
直到有一天你會發現,一年前你還為了那個她而心痛,
一年後的今天你可能已因另一個她而心動,
儘管你清楚明白,那種心動永遠也弭平不了那種心痛。
不過那種微微的痛感隱沒在我們心瓣膜間的縫隙,正是彼此真心愛過的痕跡。
註:
1. 許多坊間以為有效的方式常常是會失敗的,
如去找朋友傾訴常常會帶來反效果(Sorenson, et al., 1993)、
自我揭露也無法讓感情回溫(Sprecher & Hendrick, 2004)
2.文內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
3.所有研究結果與性別差異均只是描述平均值,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4.文中他她你妳為行文簡便故,可視為隨機編排
5.過去po文都沒注意到reference格式,需要文獻者可以來信或上ISI搜尋
<<Reference>>
苦苓(1999)。分手何必太傷心。台北:晨星
Arriaga X.B., Reed J.T., Goodfriend W., Agnew C.R.(2006) Relationship
Perceptions and Persistence: Do Fluctuations in Perceived Partner Commitment Undermine Da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6) , 1045–1065
Boals, A., & Klein, K. (2005). Cognitive-emotional distinctiveness:
Separating emotions from non-emotion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stressful memory. [Article]. Memory, 13(6), 638-648.
Boelen, P. A., & Reijntjes, A. (2009). Negative cognitions in emotional
problems follow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Article]. Stress
and Health, 25(1), 11-19.
Choo, P., Levine, T., & Hatfield, E. (1996). Gender, love schemas, and
reactions to romantic break-ups. [Articl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1(5), 143-160.
Dailey, R. M., Pfiester, A., Jin, B., Beck, G., & Clark, G. (2009).
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 How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other dating relationships? [Articl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1),
23-47.
Kellas, J. K., Bean, D., Cunningham, C., & Cheng, K. Y. (2008). The
ex-files: Trajectories, turning points, and adjust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dissolutional relationships. [Proceedings Paper].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5(1), 23-50.
Perilloux, C., & Buss, D. M. (2008). Breaking up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osts Experienced and Coping Strategies Deployed.
[Articl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6(1), 164-181.
Slotter, E. B., Gardner, W. L., & Finkel, E. J. (2010). Who Am I Without
You? The Influence of Romantic Breakup on the Self-Concept.
[Articl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2), 147-160.
Sorenson, K. A., Russell, S. M., Harkness, D. J., & Harvey, J. H. (1993).
ACCOUNT-MAKING, CONFIDING, AND COPING WITH THE ENDING OF
A CLOSE RELATIONSHIP. [Articl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8(1), 73-86.
Sprecher, S., & Hendrick, S. S. (2004). Self-disclosur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ssociations with individual and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over time. [Proceedings Paper].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3(6), 857-877.
Tashiro, T. Y., & Frazier, P. (2003). "I'll never be in a relationship like
that again" -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Articl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1), 113-128.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或是從中拾取到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碎片,
請順手推薦給同樣在感情沼澤中翻滾過的朋友吧
因為我時常萬嘆,當年如果早一點念到這些東西,
或許能縮短悲傷與怨恨,撫平灼燒過的傷痕
也或許能更有勇氣地去面對,那些曾經滄海難為的水
雖然心理學不能解決人生的困難
但是它提供你另一種思考方向,讓你重新看待自己的回憶與情殤。
--
圖文影音版
http://www.wretch.cc/blog/hanason/112918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47.163
推 :推1F 05/08 23:29
推 :推2F 05/08 23:36
推 :推3F 05/08 23:52
推 :推4F 05/09 00:07
推 :推5F 05/09 00:09
推 :推6F 05/09 00:28
推 :推7F 05/09 01:44
推 :推 太讚了!!8F 05/09 02:10
推 :超完美遠離分手痛苦教學 只希望看得懂也能做得到阿..9F 05/09 02:28
推 :很有建設性,謝謝10F 05/09 06:33
推 :推!11F 05/09 09:10
推 :推!12F 05/09 09:19
推 :推13F 05/09 09:24
推 :只能推了!14F 05/09 10:27
推 :未看完,先強推!看完後再回來補推!難得出現的精品好文!15F 05/09 10:29
推 :推~16F 05/09 10:45
推 :excellent17F 05/09 10:55
推 :還有reference 推18F 05/09 11:09
推 :推!!19F 05/09 11:44
推 :推20F 05/09 12:07
推 :推21F 05/09 12:13
推 :推22F 05/09 12:31
推 :好專業23F 05/09 12:35
推 :推一個 連參考資料都有~~ 讓我想到晚上要做文獻回顧24F 05/09 12:52
推 :推~25F 05/09 13:10
推 :不推不行阿26F 05/09 13:58
推 :推~~ 最糟的人是分手後初期仍然一直想著對方的好的人 唉27F 05/09 15:22
推 :這是傳說中的走火入魔嗎~~我不要再打報告~~~~~~~28F 05/09 17:09
推 :用心好文29F 05/09 17:26
→ :感覺一直在繞著圈子講....那麼分手到底如何快樂?30F 05/09 17:38
推 :超屌的一篇..不過我覺得以前做文獻回顧比失戀還痛苦31F 05/09 17:44
推 :這是一篇很好的論文32F 05/09 18:01
推 :推~~ 有回答到問題又專業~33F 05/09 18:49
推 :看到這篇文就讓我想到...我的論文還沒寫完= =34F 05/09 19:05
推 :推一個,讓我有所體悟35F 05/09 19:15
推 :誠好文也~~~36F 05/09 20:07
推 :推~37F 05/09 20:40
推 :推好文 原PO好強大~38F 05/09 22:23
推 :推39F 05/09 22:38
推 :推40F 05/10 00:21
推 :好文 原PO用心!!41F 05/10 01:16
推 :推 很有感覺42F 05/10 01:16
推 :推~好文43F 05/10 02:17
推 :神作44F 05/10 12:18
推 :推~45F 05/10 14:58
推 :推 希望對我也有用...46F 05/10 15:32
推 :寫得很好,幫推47F 05/10 15:52
推 :好厲害,推!48F 05/10 16:55
推 :推 已經一個月了... 謝謝你49F 05/10 18:41
推 :超厲害的啦~好精闢喔!!50F 05/10 22:09
推 :寫得很好51F 05/11 01:45
推 :推!52F 05/11 23:38
推 :超棒53F 05/11 23:42
推 :推 寫的真好54F 05/12 00:53
推 :推..現在的我正在面臨初戀的分手 看完感觸很深 謝謝你:)55F 05/12 14:55
推 :推56F 05/12 18:48
推 :很專業!大哥你一定寫過論文 還有 發個paper 太專業了!57F 05/12 23:15
推 :推~寫的好棒58F 05/14 12:27
推 :非常厲害^^ 我要叫我弟來看這篇了~~59F 05/15 17:28
推 :太讚了這篇文章!!! 超棒的耶~ 真的是好文!60F 05/15 19:19
推 :很棒61F 05/17 12:44
※ addict:轉錄至看板 CCJH12th-311 05/17 20:19推 :推!!62F 05/24 19:50
→ :為什麼大家都說讚? 我看得很痛苦...63F 05/27 18:54
推 :獲益良多,非常感謝!64F 05/28 23:14
推 :APA格式的文獻回顧。閣下造福人間,這篇文章貢獻很大!65F 06/01 22:43
--
※ 看板: SuperTree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60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