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3-05-22 19:07:48
看板 Stock
作者 MA40433 (Masa)
標題 [新聞] 壟斷AI算力90%市場,NV卻出現第一道裂縫
時間 Sun May 21 20:29:12 2023


原文標題:
深度好文 | 壟斷AI算力90%的市場,英偉達帝國卻已出現第一道裂縫

原文連結:
來源富途 以下已經轉繁體
https://reurl.cc/QXnd82
深度好文 | 垄断AI算力90%的市场,英伟达帝国却已出现第一道裂缝
[圖]
历史告诉我们,再如日中天的帝国,可能也要当心那道不起眼的裂缝。 ...

 

發布時間:
2023/5/21 11:42

記者署名:
遠川研究所

原文內容:

儘管英偉達目前憑藉GPU+NVlink+CUDA壟斷了AI算力90%的市場,但帝國已經出現了第一道
裂縫。

2012年,AI圈發生了兩件大事,按時間順序,第一件是谷歌組團已久的Google Brain發佈
“出道作”——一個能夠識別貓的深度學習網路“谷歌貓”,74.8%的識別準確率,比知
名識別圖像大賽ImageNet前一年獲勝演算法的74%還要高出0.8%。


但谷歌的高光時刻只持續了幾個月。2012年12月,最新一屆ImageNet的獲勝者出爐,深度
學習大神Hinton及其弟子帶著卷積神經網路AlexNet,將識別正確率一舉提高到了84%,由
此開啟了之後十年的AI革命,谷歌貓則被埋進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讓業內震驚的不只是ImageNet模型本身。這個需要1400萬張圖片、總計262千萬億次浮點
運算訓練的神經網路,一個星期的訓練過程中僅用了四顆英偉達Geforce GTX 580。作為
參考,谷歌貓用了1000萬張圖片、16000顆CPU、1000台電腦[1]。


傳言Google在這一年也秘密參加了比賽,其受到的震撼直接體現在接下來的行動上:
Google一邊豪擲了4400萬美元收購了Hinton團隊,一邊馬上向英偉達下單大量GPU用來人
工智慧訓練,而且同時“掃貨”的還有微軟、Facebook等一眾巨頭。


英偉達成為最大的贏家,股價在接下10年裡最高漲了121倍。一個帝國誕生了。

但帝國的上空,逐漸聚攏了兩朵烏雲。當年向英偉達掃貨的Google,在三年後攜AlphaGo
驚豔亮相,並在2017年擊敗了人類冠軍柯潔。敏銳的人發現,驅動AlphaGo的晶片不再是
英偉達的GPU,而是Google自研的TPU晶片。


再過三年,相似劇情重演。曾經被黃仁勳一度視為標杆客戶的特斯拉也告別英偉達GPU,
先是推出了以NPU為核心的FSD車載晶片,然後又拿出了用來搭建AI訓練集群的D1晶片——
這意味著英偉達接連裡失去了AI時代裡兩個最重要的客戶。


到了2022年,全球IT週期進入下行階段,雲計算大廠紛紛削減資料中心的GPU採購預算,
區塊鏈挖礦大潮也逐漸冷卻等原因,英偉達庫存暴增,股價從最高點一度跌去了2/3。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GPU作為大模型“煉丹”的燃料再次遭到哄搶,英偉達獲得喘
息,但第三朵烏雲隨之而來:2023年4月18號,著名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爆料:本輪
AI浪潮的發起者微軟,正在秘密研發自己的AI晶片[2]。


這款名叫Athena的晶片由台積電代工,採用5nm先進制程,微軟研發團隊人數已經接近300
人。很明顯,這款晶片目標就是替代昂貴的A100/H100,給OpenAI提供算力引擎,並最終
一定會通過微軟的Azure雲服務來搶奪英偉達的蛋糕。


微軟目前是英偉達H100最大的採購方,甚至一度傳出要“包圓”H100全年的產能。來自微
軟的分手信號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要知道,即使在Intel最灰暗的時候,其客戶也沒有
一家“敢於”自造CPU晶片(除了蘋果,但蘋果並不對外銷售)。


儘管英偉達目前憑藉GPU+NVlink+CUDA壟斷了AI算力90%的市場,但帝國已經出現了第一道
裂縫。

1、本不為AI而生的GPU
打從一開始,GPU就不是為AI所生。

1999年10月英偉達發佈了GeForce 256,這是一款基於台積電220納米工藝、集成了2300萬
個電晶體的圖形處理晶片。英偉達把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首字母「GPU」提煉出
來,把GeForce 256冠以“世界上第一塊GPU”稱號,巧妙地定義了GPU這個新品類,並佔
據這個詞的用戶心智直到今天。


而此時人工智慧已經沉寂多年,尤其是深度神經網路領域,GeofferyHinton和YannLeCun
等未來的圖靈獎獲得者們還在學術的冷板凳上坐著,他們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
會被一塊本來為遊戲玩家開發的GPU所徹底改變。


GPU為誰所生?圖像。更準確地說,是為CPU從圖像顯示的苦力活中解放出來而生。圖像顯
示的基本原理是將每一幀的圖像分割成一顆顆圖元,再對其進行頂點處理,圖元處理,柵
格化、片段處理、圖元操作等多個渲染處理,最終得以顯示在螢幕上。


https://i.imgur.com/czFR9wV.jpg
[圖]
 從圖元到圖像的處理過程 圖源:graphics compendium

為什麼說這是苦力活呢?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

假定螢幕上有30萬顆圖元,以60fps幀率計算,每秒需要完成1800萬次渲染,每次包含上
述五個步驟,對應五條指令,也就是說,CPU每秒要完成9000萬條指令才能實現一秒的畫
面呈現,作為參考,當時英特爾性能最高的CPU每秒算力才6000萬次。


不怪CPU弱,而是其本就以執行緒調度見長,為此將更多的空間讓渡給了控制單元和存儲
單元,用於計算的計算單元只佔據20%的空間。GPU則相反,80%以上空間是計算單元,帶
來了超強平行計算能力,更適合圖片顯示這種步驟固定、重複枯燥的工作。


https://i.imgur.com/uqzwXSk.jpg
[圖]
 CPU和GPU內部結構,綠色部分為運算單元

直到幾年後,一些人工智慧學者才意識到,具備這樣特性的GPU也適用於深度學習的訓練
。很多經典的深度神經網路架構早在20世紀下半葉就已經被提出,但因為缺乏訓練它們的
計算硬體,很多研究只能“紙上談兵”,發展長期停滯。


1999年10月的一聲炮響,給人工智慧送來了GPU。深度學習的訓練過程是對每個輸入值根
據神經網路每層的函數和參數進行分層運算,最終得到一個輸出值,跟圖形渲染一樣都需
要大量的矩陣運算——這恰巧就是GPU最擅長的東西。


https://i.imgur.com/blom4S9.jpg
[圖]
 一個典型的深度神經網路架構;圖源:towards data science

不過圖像顯示雖然資料處理量龐大,但大部分步驟是固定的,而深度神經網路一旦運用至
決策領域,會涉及到分支結構等複雜情況,每層的參數又需要基於海量資料正負反饋訓練
來不斷修正。這些差別為日後GPU對於AI的適應性埋下了隱患。

如今的亞馬遜AI/ML總經理Kumar Chellapilla是最早吃到GPU螃蟹的學者。2006年他使用
英偉達的GeForce 7800顯卡第一次實現了卷積神經網路(CNN),發現比使用CPU要快4倍
。這是已知最早將GPU用於深度學習的嘗試[3]。


Kumar的工作並未引起廣泛的注意,很重要的原因是基於GPU編寫程式的複雜度很高。但恰
在此時,英偉達於2007年推出了CUDA平臺,開發者利用GPU來訓練深度神經網路的難度大
幅度降低,這讓深度學習教徒們看到了更多希望。


隨後便是2009年,斯坦福的吳恩達等人發表了突破性的一篇論文[6],GPU憑藉超過CPU 70
倍的算力將AI訓練時間從幾周縮短到了幾小時。這篇論文為人工智慧的硬體實現指明了方
向。GPU大大加速了AI從論文走向現實的過程。

經過無數人的探索,接力棒終於交到了深度學習大師Hinton的手上,此時時間已經指向了
2012年。

2012年,Hinton和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z這兩位學生一起設計了一個深度卷
積神經網路AlexNet,計畫參加這一年的ImageNet大賽。但問題是如果用CPU來訓練
AlexNet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於是他們把目光轉向了GPU。

這顆在深度學習的發展歷史中至關重要的GPU,便是著名的“核彈顯卡”GTX 580。作為英
偉達最新Fermi架構的旗艦產品,GTX 580被塞入512顆CUDA核心(上一代為108顆),算力
飛躍的同時,誇張的功耗和發熱問題也讓英偉達被賜名“核彈工廠”。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跟用GPU訓練神經網路時的“順滑”相比,散熱問題簡直不值一提
。Hinton團隊用英偉達的CUDA平臺順利地完成了程式設計,在兩張GTX 580顯卡的支持下
,1400萬張圖片的訓練只花了一個周,AlexNet順利奪冠。


由於ImageNet比賽和Hinton本人的影響力,所有人工智慧學者都在一瞬間意識到了GPU的
重要性。

兩年後,谷歌攜GoogLeNet模型參加ImageNet,以93%的準確率奪冠,採用的正是英偉達
GPU,這一年所有參賽團隊GPU的使用數量飆升到了110塊。在比賽之外,GPU已經成為深度
學習的“必選消費”,給黃仁勳送來源源不斷的訂單。

這讓英偉達擺脫了移動端市場慘敗的陰影——2007年iPhone發佈後,智慧手機晶片的蛋糕
迅速膨脹,英偉達也試圖從三星、高通、聯發科等碗裡分一杯羹,但推出的Tegra處理器
因為散熱問題鎩羽而歸。最後反而是被GPU拯救的人工智慧領域,反哺給了英偉達一條第
二增長曲線。


但GPU畢竟不是為了訓練神經網路而生,人工智慧發展得越快,這些問題暴露得就越多。
例如,雖然GPU跟CPU差異顯著,但兩者根子上都遵循馮‧諾伊曼結構,存儲和運算是分離
的。這種分離帶來的效率瓶頸,影像處理畢竟步驟相對固定,可以通過更多的並行運算來
解決,但在分支結構眾多的神經網路中很是要命。


神經網路每增加一層或一個分支,就要增加一次記憶體的訪問,存儲資料以供回溯,花費
在這上面的時間不可避免。尤其在大模型時代,模型越大需要執行的記憶體訪問操作就越
多——最後消耗在記憶體訪問上的能耗要遠比運算要高很多倍。


簡單比喻就是,GPU是一個肌肉發達(計算單元眾多)的猛男,但對於收到的每條指令,
都得回過頭去翻指導手冊(記憶體),最後隨著模型大小和複雜度的提升,猛男真正幹活
的時間很有限,反而被頻繁地翻手冊累到口吐白沫。


記憶體問題只是GPU在深度神經網路應用中的諸多“不適”之一。英偉達從一開始就意識
到這些問題,迅速著手“魔改”GPU,讓其更適應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而洞若觀火的AI玩
家們也在暗渡陳倉,試圖利用GPU的缺陷來撬開黃仁勳帝國的牆角。


一場攻防戰就開始了。


02、Google和Nvidia的暗戰

面對排山倒海的AI算力需求和GPU的先天缺陷,黃仁勳祭出兩套應對方案,齊頭並進。
第一套,就是沿著“算力老仙,法力無邊”的路子,繼續暴力堆砌算力。在AI算力需求每
隔3.5個月就翻倍的時代,算力就是吊在人工智慧公司眼前的那根胡蘿蔔,讓他們一邊痛
駡黃仁勳的刀法精湛,一邊像舔狗一樣搶光英偉達所有的產能。


第二套,則是通過“改良式創新”,來逐步解決GPU跟人工智慧場景的不匹配問題。這些
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功耗、記憶體牆、頻寬瓶頸、低精度計算、高速連接、特定模型優化…
…從2012年開始,英偉達驟然加快了架構更新的速度。


英偉達發佈CUDA後,用統一的架構來支撐Graphics和Computing這兩大場景。2007年第一
代架構登場,取名Tesla,這並非是黃仁勳想示好馬斯克,而是致敬物理學家尼古拉‧特
斯拉(最早還有一代是居裡架構)。


之後,英偉達每一代GPU架構都以著名科學家來命名,如下圖所示。在每一次的架構反覆
運算中,英偉達一邊繼續堆算力,一邊在不“傷筋動骨”的前提下改良。

https://i.imgur.com/UqpHHnx.jpg
[圖]

比如2011年的第二代Fermi架構,缺點是散熱拉胯,而2012年的第三代架構Kepler就把整
體設計思路從high-perfermance轉向power-efficient,改善散熱問題;而為了解決前文
提到的“肌肉傻瓜”的問題,2014年的第四代Maxwell架構又在內部增加更多的邏輯控制
電路,便於精准控制。


為了適應AI場景,英偉達“魔改”後的GPU某種程度上越來越像CPU——正如CPU優秀的調
度能力是以犧牲算力為代價一樣,英偉達不得不在計算核心的堆疊上克制起來。但身背通
用性包袱的GPU再怎麼改,在AI場景下也難敵專用晶片。


率先對英偉達發難的,是最早大規模採購GPU來進行AI計算的Google。

2014年憑藉GoogLeNet秀完肌肉後,Google就不再公開參加機器識別大賽,並密謀研發AI
專用晶片。2016年Google憑藉AlphaGo先聲奪人,贏下李世石後旋即推出自研的AI晶片TPU
,以“為AI而生”的全新架構打了英偉達一個措手不及。


TPU是Tensor Processing Unit的首字母縮寫,中文名叫做“張量處理單元”。如果說英
偉達對GPU的“魔改”是拆了東牆補西牆,那麼TPU便是通過從根本上大幅降低存儲和連接
的需求,將晶片空間最大程度讓渡給了計算,具體來說兩大手段:


第一是量化技術。現代電腦運算通常使用高精度資料,佔用記憶體較多,但事實上在神經
網路計算大多不需要精度達到32位元或16位浮點計算,量化技術的本質基本上是將32位元
/16位元數位近似到8位元整數,保持適當的準確度,降低對存儲的需求。


第二是脈動陣列,即矩陣乘法陣列,這也是TPU與GPU最關鍵的區別之一。簡單來說,神經
網路運算需要進行大量矩陣運算,GPU只能按部就班將矩陣計算拆解成多個向量的計算,
每完成一組都需訪問記憶體,保存這一層的結果,直到完成所有向量計算,再將每層結果
組合得到輸出值。


而在TPU中,成千上萬個計算單元被直接連接起來形成矩陣乘法陣列,作為計算核心,可
以直接進行矩陣計算,除了最開始從載入資料和函數外無需再訪問存儲單元,大大降低了
訪問頻率,使得TPU的計算速度大大加快,能耗和物理空間佔用也大大降低。


https://i.imgur.com/GzFHISY.jpg
[圖]
 CPU、GPU、TPU記憶體(memory)訪問次數對比

Google搞TPU速度非常快,從設計、驗證、量產到最後部署進自家資料中心只花了15個月
的時間。經過測試,TPU在CNN、LSTM、MLP等AI場景下的性能和功耗大大勝過了英偉達同
期的GPU。壓力便一下子全部給到了英偉達。


被大客戶背刺的滋味不好受,但英偉達不會站著挨打,一場拉鋸戰開始了。

Google推出TPU的5個月後,英偉達也祭出了16nm工藝的Pascal架構。新架構一方面引入了
著名的NVLink高速雙向互聯技術,大幅提升連接頻寬;一方面模仿TPU的量化技術,通過
降低資料精度來提升神經網路的計算效率。


2017年,英偉達又推出了首個專為深度學習設計的架構Volta,裡面第一次引入了
TensorCore,專門用於矩陣運算的——雖然4× 4的乘法陣列跟TPU 256× 256的脈動陣列相
比略顯寒酸,但也是在保持靈活和通用性的基礎上作出的妥協。

https://i.imgur.com/LcALQvM.jpg
[圖]
 在英偉達V100中TensorCore實現的4x4矩陣運算

英偉達的高管對客戶宣稱:“Volta並不是Pascal的升級,而是一個全新的架構。”

Google也分秒必爭,2016年以後TPU在五年內更新了3代,2017年推出了TPUv2、2018年推
出了TPUv3、2021年推出了TPUv4,並把資料懟到英偉達的臉上[4]:TPU v4比英偉達的
A100計算速度快1.2~1.7倍,同時功耗降低1.3~1.9倍。

Google並不對外出售TPU晶片,同時繼續大批量採購英偉達的GPU,這讓兩者的AI晶片競賽
停留在“暗鬥”而非“明爭”上。但畢竟Google把TPU其部署到自家的雲服務系統中,對
外提供AI算力服務,這無疑壓縮了英偉達的潛在市場。


在兩者“暗鬥”的同時,人工智慧領域的進展也一日千里。2017年Google提出了革命性的
Transformer模型,OpenAI隨即基於Transformer開發了GPT-1,大模型的軍備競賽爆發,
AI算力需求自2012年AlexNet出現之後,迎來了第二次加速。


察覺到新的風向之後,英偉達在2022年推出Hopper架構,首次在硬體層面引入了
Transformer加速引擎,宣稱可以將基於Transformer的大語言模型的訓練時間提升9倍。
基於Hopper架構,英偉達推出了“地表最強GPU”——H100。

H100是英偉達的終極“縫合怪”,一方面引入了各種AI優化技術,如量化、矩陣計算(
Tensor Core 4.0)和Transformer加速引擎;另一方面則堆滿了英偉達傳統強項,如7296
個CUDA核、80GB的HBM2顯存以及高達900GB/s的NVLink 4.0連接技術。

手握H100,英偉達暫時松一口氣,市面上尚未出現比H100更能打的量產晶片。

Google和英偉達的暗中拉鋸,同樣也是是一種相互成就:英偉達從Google舶來了不少創新
技術,Google的人工智慧前沿研究也充分受益于英偉達GPU的推陳出新,兩者聯手把AI算
力降低到大語言模型“踮著腳”能用得起的水準。風頭正勁者如OpenAI,也是站在這兩位
的肩膀之上。


但情懷歸情懷,生意歸生意。圍繞GPU的攻防大戰,讓業界更加確定了一件事情:GPU不是
AI的最優解,定制化專用晶片(ASIC)有破解英偉達壟斷地位的可能性。裂縫已開,循味
而來的自然不會只有Google一家。


尤其是算力成為AGI時代最確定的需求,誰都想吃飯的時候跟英偉達坐一桌。


3、一道正在擴大的裂縫

本輪AI熱潮除了OpenAI外,還有兩家出圈的公司,一家是AI繪圖公司Midjourney,其對各
種畫風的駕馭能力讓無數碳基美工心驚膽戰;另外一家是Authropic,創始人來自OpenAI
,其對話機器人Claude跟ChatGPT打得有來有回。


但這兩家公司都沒有購買英偉達GPU搭建超算,而是使用Google的算力服務。
為了迎接AI算力的爆發,Google用4096塊TPU搭建了一套超算(TPU v4 Pod),晶片之間
用自研的光電路開關(OCS)互連,不僅可以用來訓練自家的LaMDA、MUM和PaLM等大語言
模型,還能給AI初創公司提供價廉物美的服務。


https://i.imgur.com/uf0Uo9U.jpg
[圖]
 Google TPU v4 Pod超算

自己DIY超算的還有特斯拉。在推出車載FSD晶片之後,特斯拉在2021年8月向外界展示了
用3000塊自家D1晶片搭建的超算Dojo ExaPOD。其中D1晶片由台積電代工,採用7nm工藝,
3000塊D1晶片直接讓Dojo成為全球第五大算力規模的電腦。


不過兩者加起來,都比不過微軟自研Athena晶片所帶來的衝擊。

微軟是英偉達最大的客戶之一,其自家的Azure雲服務至少購買了數萬張A100和H100高端
GPU,未來不僅要支撐ChatGPT天量的對話消耗,還要供給Bing、Microsoft 365、Teams、
Github、SwiftKey等一系列要使用AI的產品中去。


仔細算下來,微軟要繳納的“Nvidia稅”是一個天文數字,自研晶片幾乎是必然。就像阿
裡當年算了一下淘寶天貓未來對雲計算、資料庫、存儲的需求,發現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於是果斷開始扶持阿裡雲,內部展開轟轟烈烈的“去IOE”運動。


節省成本是一方面,垂直整合打造差異化是另一方面。在手機時代,三星手機的CPU(AP
)、記憶體和螢幕都是自產自銷,為三星做到全球安卓霸主立下汗馬功勞。Google和微軟
造芯,也是針對自家雲服務來進行晶片級優化,打造差異性。


所以,跟蘋果三星不對外出售晶片不同,Google和微軟的AI晶片雖然也不會對外出售,但
會通過“AI算力雲服務”來消化掉英偉達一部分潛在客戶,Midjourney和Authropic就是
例子,未來會有更多的小公司(尤其是AI應用層)選擇雲服務。


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集中度很高,前五大廠商(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 Cloud、阿
裡雲和IBM)占比超60%,都在做自己的AI晶片,其中Google的進度最快、IBM的儲備最強
、微軟的衝擊最大、亞馬遜的保密做得最好、阿裡做的困難最多。


國內大廠自研晶片,Oppo哲庫的結局會給每個入場的玩家投上陰影。但海外大廠做自研,
人才技術供應鏈都可以用資金來構建出來,比如特斯拉當年搞FSD,挖來了矽谷大神Jim
Keller,而Google研發TPU,直接請到了圖靈獎獲得者、RISC架構發明人David Patterson
教授。

https://i.imgur.com/UKMrpQ1.jpg
[圖]

除了大廠外,一些中小公司也在試圖分走英偉達的蛋糕,如估值一度達到28億美金的
Graphcore,國內的寒武紀也屬於此列。上表列舉了目前全球範圍內較為知名的初創AI晶
片設計公司。

AI晶片初創公司的困難在於:沒有大廠雄厚的財力持續投入,也不能像Google那樣自產自
銷,除非技術路線獨闢蹊徑或者優勢特別強悍,否則在跟英偉達短兵相接時基本毫無勝算
,後者的成本和生態優勢幾乎可以抹平客戶一切疑慮。


Start-up公司對英偉達的衝擊有限,黃仁勳的隱憂還是在那些身體不老實的大客戶身上。
當然,大廠現在還離不開英偉達。比如即使Google的TPU已經更新到了第4代,但仍然需要
大批量採購GPU來跟TPU協同提供算力;特斯拉即使有了性能吹上天的Dojo超算,馬斯克在
籌建AI新公司時仍然選擇向英偉達採購10000張GPU。


不過對於大廠的塑膠友情,黃仁勳早就在馬斯克身上領略過。2018年馬斯克公開宣稱要自
研車載晶片(當時用的是英偉達的DRIVE PX),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上被分析師當場質問,
一度下不來台。事後馬斯克發表了一番“澄清”,但一年之後特斯拉仍然頭也不回地離英
偉達而去[5]。


大廠在省成本這方面,從來不會留情。PC機時代Intel的晶片雖然賣給B端,但消費者具有
強烈的選擇自主性,廠商需要標榜“Intel Inside”;但在算力雲化時代,巨頭可以遮罩
掉一切底層硬體資訊,未來同樣購買100TFlops算力,消費者能分得清哪部分來自TPU,哪
部分來自GPU嗎?


因此,英偉達最終還是要直面那個問題:GPU的確不是為AI而生,但GPU會不會是AI的最優
解?

17年來,黃仁勳把GPU從單一的遊戲和影像處理場景中剝離出來,使其成為一種通用算力
工具,礦潮來了抓礦潮,元宇宙火了跟元宇宙、AI來了抱AI,針對一個個新場景不斷“魔
改”GPU,試圖在“通用性”和“專用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複盤英偉達過去二十年,其推出了數不清的改變業界的新技術:CUDA平臺、TensorCore、
RT Core(光線追蹤)、NVLink、cuLitho平臺(計算光刻)、混合精度、Omniverse、
Transformer引擎……這些技術説明英偉達從一個二線晶片公司變成了全行業市值的南波
腕,不可謂不勵志。

但一個時代應該有一個時代的計算架構,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日千里,技術突破快到以小時
來計,如果想讓AI對人類生活的滲透像PC機/智慧手機普及時那樣大幅提升,那麼算力成
本可能需要下降99%,GPU的確可能不是唯一的答案。


歷史告訴我們,再如日中天的帝國,可能也要當心那道不起眼的裂縫。


心得/評論:
MS預計推出Athena 在Azure使用
Google預計在自己雲計算使用TPU
Amazon 則是在去年七月推出EC2

三大CSP都是不願意再去買貴森森的NV顯卡才去研發自己的晶片
只是不知道這些特規的晶片未來會不會流入市場被小家的CSP撿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45.83 (臺灣)
※ 作者: MA40433 2023-05-21 20:29:12
※ 文章代碼(AID): #1aQWwQbj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84672154.A.96D.html
Alwen       : 說真的啦 ....2018年估狗TPU震天價響1F 05/21 20:32
Alwen       : 結果差不多已經失敗,市場繼續用老黃的
tomdavis    : 太長了 所有資金平均分給所有參賽者不就穩贏了3F 05/21 20:33
BlueBird5566: 到底 為什麼要叫英偉達4F 05/21 20:36
mamorui     : 其實看那麼多要跟AI扯關係 題材轉移的浮木不多5F 05/21 20:36
jack1218    : 兩朵烏雲XD 致敬物理學界嗎6F 05/21 20:40
IBIZA       : 廢文一篇 無法做到壟斷就是裂縫 那有甚麼地方沒裂縫7F 05/21 20:40
Alwen       : 台積電裂縫也很大  慘惹8F 05/21 20:41
Swave       : 不管誰研發,通通都要台積做9F 05/21 20:43
kilhi       : 台GG最大贏家 AI下一階段是SIRI10F 05/21 20:43
Alwen       : 誰說的  市場一堆三星搶單的傳聞 裂縫大的11F 05/21 20:43
pandp       : 反正NV就軍火商,你做不出更好的也只能用他的12F 05/21 20:44
poeoe       : 微軟繼續持有就對了 讚啦13F 05/21 20:44
imhuck      : 來自對岸文章 一定長加上廢言一堆,然後結論虎頭蛇14F 05/21 20:44
imhuck      : 尾
kirry       : No殺手要出來了嗎16F 05/21 20:46
hcwang1126  : 特規都是軟硬整合才有搞頭 有了ChatGPT 微軟才開始17F 05/21 20:48
hcwang1126  : 搞自研
hydra7      : 重點是什麼?19F 05/21 20:48
maxbob      : 台積電要裂什麼縫?哀鳳還是無縫?20F 05/21 20:49
Chilloutt   : 故事很棒,可以出書21F 05/21 20:52
azhu        : 廢話太多 結論是什麼22F 05/21 20:52
stanleyiane : 抬轎文太明顯了吧...23F 05/21 20:54
zerro7      : 自己研發晶片就一定會成功嗎...??24F 05/21 20:54
maxbob      : 還在市場傳、恐三星搶單,真的笑死了25F 05/21 20:54
joygo       : 要不要寫恐整個ai團隊出走比較可怕?26F 05/21 20:55
hihi29      : ========建議還沒看文章的別浪費時間看了==========27F 05/21 20:57
bnn         : 兩朵烏雲XD28F 05/21 20:57
nidhogg     : 這種中國廢話文有夠多29F 05/21 20:58
Atwo        : 說的好 我大AMD30F 05/21 21:05
Brioni      : 結論就是TSMC或最贏31F 05/21 21:08
Brioni      : 管你是手機、汽車、雲端,通通來繳GG稅
ck326       : 不意外ㄅ,現在每家巨頭都在自己搞33F 05/21 21:11
ck326       : 有什麼不滿就去怪aapl,它們家先這樣做的
Brioni      : 不過水果是去搞cpu,而且是消費電子市場35F 05/21 21:16
JuiFu617    : 怎麼看都是gg利多,你soc研發燒錢失敗,也還是給gg36F 05/21 21:17
JuiFu617    : 和創意錢
adairchang  : 才想說一堆沒營養的情境用詞 一看果然是中國廢文38F 05/21 21:17
JuiFu617    : 而且量和體沒那麼多,有那麼好捆綁舊製程和新製程39F 05/21 21:18
JuiFu617    : 來議價?
poeoe       : 真的AI搞起來 就是全世界繳錢給這些企業41F 05/21 21:19
poeoe       : 跟蘋果一樣 全世界收錢
Shepherd1987: GG訂價策略跟恐龍一樣43F 05/21 21:20
Shepherd1987: 都已經沒對手了, 麻煩跟老黃學學刀法好嗎
KadourZiani : 裂縫的深V是給你上車的45F 05/21 21:24
tsgd        : 農場文章 又臭又長46F 05/21 21:26
fallinlove15: 太耗電 沒有商業價值47F 05/21 21:26
f99999993   : 廢文一篇48F 05/21 21:27
luche       : 安全帶綁好 這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49F 05/21 21:28
SaintsRow   : 廢到笑50F 05/21 21:28
mcucte      : 好長一篇,不想看51F 05/21 21:31
appledick   : 沒用啦 ChatGTP已經搶得先機了 大家已經習慣 除非出52F 05/21 21:33
appledick   : 現比ChatGTP更突破性的應用
jack1218    : GPT啦54F 05/21 21:33
asdfg5678   : 爛文章...55F 05/21 21:39
AndyMAX     : 三星搶單喔 對啦 google pixels tensor找三星 TPU56F 05/21 21:39
AndyMAX     : 找台積
bj45566     : 反正 AI 大戰從演算法、Training、軟體,到晶片設計58F 05/21 21:46
bj45566     : 都不干台灣的事,台灣產業會活的比智慧手機時代和
bj45566     : 之前的 PC/NB 時代更艱辛
Qnnnnn      : 廢文,可以講重點嗎?61F 05/21 21:48
wei9898     : 好啦,不管哪家勝出,GG都是贏家,我買GG就好了62F 05/21 21:49
metallolly  : 太長了63F 05/21 22:00
shiyangfoo  : 依中國碼農的功力 如果GPU沒有限制出口..贏家很難說64F 05/21 22:01
bj45566     : 錯,中國的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科技撐不起來65F 05/21 22:08
cychi       : 東拼西湊的文66F 05/21 22:08
f1r9a9n2k   : 這篇的意思就是噴67F 05/21 22:08
rkilo       : 都佔了90%市占,還裂縫...68F 05/21 22:09
bj45566     : LLM 這些仍然是西方創造的東西69F 05/21 22:10
good5755    : AI大戰目前看起來是美國全勝 不管最後誰贏都是美企70F 05/21 22:15
good5755    : 唯一希望的阿里巴巴是開曼群島企業 大股東是軟銀
good5755    : 笑死
CTTSAI      : 好拉東湊西湊 講重點很難?哪個裂縫 很懂三分鐘就點73F 05/21 22:19
CTTSAI      : 出前後問題在哪
baka1412    : 啥小廢文75F 05/21 22:20
acolam      : 講了老半天根本看不懂在講什麼76F 05/21 22:22
shinyi444   : 壓低吃貨 利空出盡 很有fu糗 藍買笑77F 05/21 22:24
bj45566     : 沒有喔,現在講 AI 基本上都包含 ML, PR;中國技術78F 05/21 22:29
bj45566     : 上最有競爭力的 AI 相關公司不是阿里巴巴,而是做電
bj45566     : 腦視覺和模式辨認為主的商湯科技和商湯科技 -- 不過
bj45566     : 這兩家公司都是美國提升晶片封鎖可以打爛的對象
bj45566     : 打錯:和曠視科技
nobit       : 丟這篇給ai擷取重點83F 05/21 22:33
nobit       : 結論ai還是fu糗無限
kougousei   : 這篇到底想表達什麼?85F 05/21 22:47
pantani     : 不要看結論  內容豐富  寫得不錯啊86F 05/21 22:53
strlen      : 這篇是不是AI寫的?這種文章的作者就是該被AI取代87F 05/21 22:57
ttsieg      : 誰能三行寫出重點?88F 05/21 22:58
strlen      : 通篇就是看消息面自我腦補幻想勒 這個ChatGPT最擅長89F 05/21 22:58
Delisaac    : 中國人寫的文章就是這樣,又臭又長故弄玄虛,然後90F 05/21 22:59
Delisaac    : 看完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創見
prtscscroll : 重點就是台積電或成最大贏家92F 05/21 23:00
aegis43210  : 在chatGPT出現後,AI的蛋糕變超大,老黃就算市佔下93F 05/21 23:05
aegis43210  : 滑也是大賺,這是去年預期不到的
PureTrue    : 很多公司都是說的一嘴好U 真的拿來比跟屎一樣95F 05/21 23:06
aegis43210  : 現在在AI訓練能和老黃拚的就蘇嬤以及2025的i皇96F 05/21 23:07
aegis43210  : GPGPU難度太高,能玩的沒幾家,其他只能去爭AI推理
aegis43210  : 的紅海市場
brain9453   : AI空蛙被嘎到語無倫次99F 05/21 23:11
justptt978  : 師爺 你給翻譯翻譯100F 05/21 23:12
brightest   : 台灣有林永隆教授開的NEUCHIPS 台灣也是有在努力跟101F 05/21 23:30
brightest   : 上
BigCockman  : 中國AI輸慘了 這波證明了中國軟體還是屌輸美國 中103F 05/21 23:36
BigCockman  : 國軟體始終是強在黨的長城+14億人口市場 科研還是
BigCockman  : 要靠美帝
bj45566     : 努力不代表有效,台灣在 NeurIPS, CVPR 這些 AI 頂106F 05/21 23:42
bj45566     : 會上發表績效就是很差,沒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bj45566     : 其實中國的網路通訊、大數據、AI 研發水準反而是與
bj45566     : 美國差距最近的;中國在 CS 領域研發水準和歐美相差
bj45566     : 最遠的是 TCS (理論電腦科學、OSDI (作業系統設計)
bj45566     : 、SE (軟體工程),... 這些
bj45566     : TCS 這塊以色列超級可怕的,以一國之力在 ACM STOC
bj45566     :  會議發表績效和經典教科書市場都能和美國相抗衡 --
bj45566     :  猶太人果真是全世界最聰明的民族!
good5755    : 商湯之類的公司主要是視覺算法吧 不是靠樣本數夠多115F 05/21 23:57
good5755    : 試錯成本低算出來的?這篇文章主要是聚焦硬體算力
good5755    : 對岸自研晶片目前看起來只有阿里雲成氣候吧
bj45566     : 所有的深度學習 AI 都非常依賴海量資料 Training118F 05/21 23:59
steak5566   : 中或贏119F 05/21 23:59
dangurer    : 這篇當科普還可以吧…也許有些太一廂情願?120F 05/22 00:01
bj45566     : 商湯能在電腦視覺領域領先還是演算法夠強 -- 領軍121F 05/22 00:01
bj45566     : 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團隊
atlaswhz    : 中國天網系統AI很強啊!可惜民間不能用123F 05/22 00:03
aegis43210  : 巨量資料分析未來是ASIC的天下了124F 05/22 00:03
good5755    : 人臉辨識前幾年很紅 現在看起來也只有蘋果堅持用125F 05/22 00:03
good5755    : 歐美國家個資問題 你敢用還不告死你
bj45566     : 其實這篇和中國其他的技術類長文和台灣國科會計畫127F 05/22 00:09
bj45566     : 書的寫作方法根本是孿生兄弟 XDDD (國科會時代,現
bj45566     : 在我不知道是否有改變)
bj45566     : 圖像辨識真正的主戰場在 CSI (犯罪鑑識) 和軍武(如
bj45566     : 智慧導彈)喔;以後還會擴及到精密手術輔助工具
bj45566     : 最後是高檔的機器人產業
bj45566     : ASIC 現在只能做硬體輔助加速
dannyko     : 一堆人沒仔細看內文…裡面有一個論點是對的,GPU雖134F 05/22 00:30
dannyko     : 然現在在算AI很強,但本質上還是圖像計算硬體,靠C
dannyko     : uda轉譯(連最強的V100 H100本質也是)如果今天有成
dannyko     : 熟且專門的AI計算硬體(狗和蘋果還沒搞出來的),同
dannyko     : 樣使用先進晶片的狀況下,效能肯定會噴上去
dannyko     : 就看未來是老黃刀切得快 還是其他公司追得快
s860134     : 就問你自製硬體 軟體還是要相容 CUDA ?140F 05/22 00:45
s860134     : 還是你要自己重新土炮軟體架構?
s860134     : 自製很美好 等到真的要取代才骨感
bj45566     : 樓上,因為一堆開罵的人根本看不懂內文啊 -- 雖然這143F 05/22 00:51
bj45566     : 篇寫的也不算好而且有技術錯誤
bj45566     : 樓上是指 dannyko 網友
hanhsiangmax: 歷史科普優文推146F 05/22 00:53
bj45566     : 不過大部分人不知道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vs.147F 05/22 00:56
bj45566     :  Harvard Architecture 也是正常啦,作者太賣弄術語
bj45566     : 了
bj45566     : 而且 GPU 架構是剛好蠻適合建構現在的深度學習類神
bj45566     : 經網路,但這個架構跟人類大腦真正的神經網路架構是
bj45566     : 相差非常非常大的
by19        : 真的廢言一堆 看不到重點153F 05/22 01:06
bj45566     : 因為這篇本質上是歷史科普文...154F 05/22 01:08
good5755    : 不就GPU和NPU的差別嗎 N家沒有搞NPU嗎?155F 05/22 01:09
musie       : 廢文一篇 連Anthropic 都打錯156F 05/22 01:22
goodjop     : 對面的文章 真的不用浪費時間157F 05/22 01:38
bcza245682  : 廢話一堆158F 05/22 01:56
bj45566     : TPU, NPU, DPU,... 都是對 AI 做最佳化的嘗試而已,159F 05/22 02:03
bj45566     : NPU 也沒特別優秀
a000000000  : 老黃自己塞惹tensor core  實際上4gpu+asic惹161F 05/22 02:14
a000000000  : 自研仔我看差不多可以收攤惹   整體戰力差太遠
a000000000  : 而估狗tpu主要還是針對DLRM  現在想改就三五年後惹
a000000000  : 搞不好LLM啥的又變形惹
rewisyoung  : 廢文看了打哈欠 車用這塊不分品牌老黃壟斷 會不知165F 05/22 02:20
rewisyoung  : 道的就外行人
asubelieve  :  認真說這篇文章說了太多假設性的東西而且沒有數據167F 05/22 02:26
asubelieve  : 佐證,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的評論
a000000000  : 車用ai市場"目前"沒很大   mpu霸王是Q康169F 05/22 02:26
dangurer    : 原來anthropic打錯XD 以為是公司名有藏梗 真像學生170F 05/22 02:36
dangurer    : 報告 在認真的外表下一堆資訊認知落差但認真考古
joey00      : 覺得歷史科普不錯啊 只是沒結論172F 05/22 03:22
ksjr        : 這心得...原po484也沒把整篇給讀完蛤173F 05/22 03:33
NEX4036     : 太長174F 05/22 04:01
wahaha99    : 建議把這篇餵給ChatGPT4幫你做摘要175F 05/22 04:47
wahaha99    : 不然誰看得完
kyova       : 文章太長,你以為股民看得下去嗎177F 05/22 04:49
deepdish    : 太長END178F 05/22 05:02
shields5566 : 太長了 以為是在做大學生報告逆179F 05/22 05:23
dosiris     : 以後電腦 要不要再設計插一個TPU運算卡180F 05/22 05:34
SILee       : 其他家不是沒能力客製化出算力更強的。主要問題是卡181F 05/22 05:39
SILee       : 在硬體的開發時程很長很長,是用年為單位在算的。
SILee       : 根本跟不上現在AI模型以週為單位在變化演進的速度。
dosiris     : Google怎麼不賣PCIe插槽的TPU運算卡 我會想買說184F 05/22 05:40
SILee       : 等你開發出來,已經過時了。所以到頭來大家還是傾向185F 05/22 05:41
SILee       : 用nvidia的solution,比較有彈性。
dosiris     : 電腦端能插TPU卡/NPU卡的競爭時代一到 GG就訂單滿了187F 05/22 05:43
Justisaac 
Justisaac   : 這東西就跟晶圓一樣,賺到錢的人自然會成為領先者188F 05/22 05:47
Justisaac   : 應該沒有人會認為Nvda沒有在研發別種運算核心吧....
hsiaoeddie  : 廢話一堆190F 05/22 07:15
gracefeather: 硬體發展當中,最慢的瓶頸是記憶體吧191F 05/22 07:28
hschian     : 我就問TPU 製程節點還停留在什麼製成?192F 05/22 07:58
hschian     : 然後NV用什麼製成?
hansioux    : NVIDIA,台語翻成 Ing-uí-ta 英偉達,很像啊194F 05/22 08:05
kevin31a2   : 名字都不敢打算三小研究195F 05/22 08:16
coolmark01  : 有商機才值得投入自研,不然都是浮雲不如繼續用NV既196F 05/22 08:35
coolmark01  : 有的商品
TrumpCard   : 好奇如果讓chart GPT 回應這篇”重點節錄”會顯示198F 05/22 08:44
TrumpCard   : 什麼?
TAKEZOU     : 寫著麼多還是要跪著買NV200F 05/22 08:49
guowei616   : 公啥小201F 05/22 09:01
superlive   : 什麼廢文浪費我時間202F 05/22 09:31
doomsday0728: 廢文203F 05/22 09:37
x001611     : 中國廢話204F 05/22 10:04
videoproblem: 中或贏205F 05/22 10:19
GooglePixel : 標題釣魚內文小說 結論就是科技巨頭不可能一直被NV206F 05/22 10:22
GooglePixel : DA收稅 能夠自己做ASIC可以省下很大成本 從GPU架構
GooglePixel : 上來看還是包了很多AI運算以外的東西 這些在特定應
GooglePixel : 用都是冗餘的可以節省的成本
Benjamin901 : 純噓英偉達210F 05/22 10:22
xj654m3     : 阿里的困難最多XDD211F 05/22 10:53
hanmas      : 歷史科普不錯212F 05/22 10:59
k85564      : 寫那麼大一篇已知213F 05/22 11:04
k85564      : 然後沒有提到mi300/350 差評
to1322      : 整篇看完... 只有標題比較殺215F 05/22 11:39
king12272   : 這篇大概就是AI寫的 落落長但是沒有內容216F 05/22 12:56
wardraw     : 推科普 只要老黃價格控制得當 還是比自研成本來得低217F 05/22 14:45
jamesho8743 : google tpu 還不是打不過老黄 GPU雖然不是針對AI設218F 05/22 18:58
jamesho8743 : 計 但是它有規模優勢 成本優勢 整體的性價比 能效
jamesho8743 : 比 沒有輸專用的chip 更別說軟體優勢了

--
※ 看板: Stock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23 
作者 MA40433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