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ractice
作者 標題 [新聞] 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藝術:在大國博弈夾縫中的權衡 #BBC
時間 2018-08-23 Thu. 10:48:34
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藝術:在大國博弈夾縫中的權衡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2018年 8月 22日
中南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於21日正式跟中國建交,台灣則正式與這個80多年友邦割袍斷義。而在20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剛從中南美洲訪問回國,並在過境訪問時受到美方歡迎,許多媒體解讀,這是中方想要刻意給蔡英文難堪,所設的局。
自從5月開始,台灣許多邦交國陸續被中國「挖牆腳」,外交風波至今未歇。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曲兆祥就對BBC中文表示:"台灣在八月的處境如同寒流,從之前的航空公司改國名、到85度C咖啡事件,都是一個小波配大波的寒流"。
出訪後斷交
曲兆祥也認為,中方已經定調蔡英文為實質台獨,之後出手將會更重。尤其中美正值外交戰的高峰,台灣當局相對親美的態度,只會讓中方更不高興。"台灣要慎防被特朗普拿去當牌打的風險,如果台灣在對美關係上太沾沾自喜,那平衡有可能被打亂"。
台灣前外交部長歐鴻煉也在21日表示,近來台美較密集互動下,台灣當然無形間也會增加其自身的"台灣牌價值"。但作為小國,他認為台灣要懂得在大國之間周旋,萬一獻身給一個大國,是很危險的。他也認為特朗普已不重視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而是"金貿利益",讓台灣處在危險中。
過境成藝術
選在出訪結束後出手,不難看出中國"反將一軍"的企圖。蔡英文此次在過境美國時,去程是在洛杉磯、回程則是在休士頓做停留。其中在洛杉磯時以中華民國元首身份到台灣駐美僑教中心、並讓媒體全程跟拍,在休士頓參觀了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的詹森太空中心等,被部分台灣媒體視為是新的突破。
台灣資深外交官,曾駐美國、英國與歐盟等擔任代表的沈呂巡,對BBC中文表示:"如果要用『突破』這個字眼,那標凖就要更高,僑教中心畢竟是自己的組織,而且有沒有美方地方官員來歡迎,也是重要指標"。
然而,台灣歷任總統在過境美國時,所遭受到的待遇各有不同,但都必須把握住一個要點。就是如何不在過度打擾美國,又不至於激怒到中國的前提下,順利完成過境,也讓台灣總統在過境尺度上的拿捏,相對變成一門藝術。
美中台摸索
過往中華民國與美國尚有邦交時期,台灣正副總統在過境與接待上自然是元首級。熟稔外交事務的沈呂巡依然記得,當年台灣的副總統嚴家淦於1967年訪問美國時,詹森總統在白宮前列儀隊、打響禮炮、舉辦國宴的盛況。
就在國民黨1949年來台後,總統蔣介石就不曾出國訪問,自然也沒去過美國。有一說是擔心出國後台灣"鬧空城"會被共產黨進犯,但是副總統陳誠與嚴家淦,還有後來擔任總統的兒子蔣經國(時任行政院長),都曾赴美訪問。
直到1979年共產黨與美國建交後,美台關係瞬間歸零。在美方謹守"一個中國"原則之際,美台官方元首曾一度沒有互動。直到後來蔣經國過世、天安門事件爆發後,1994年,時任總統李登輝才在出訪中南美洲之際,成了首次斷交後過境美國的台灣總統。
然而當時,李登輝選擇在夏威夷過境,為了不招惹中國,美方態度相當謹慎,只給了李登輝專機加油與上廁所等服務,不予過境簽證,讓李登輝對此抗議。至此美方開始修改法令,給予台灣總統"禮遇式過境"。
一談起這個,沈呂巡始終認為:"台灣總統每次過境美國待遇都有改進,這是應該的,若說『突破』標凖要更高"。台灣總統在斷交過境上面的待遇,大體上而言就是1995年後,美中台三方一起從無到有的制衡過程。
返校掀爭議
就在美方修改法令後,1995年李登輝及申請以"私人名義"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成為史上有名的過境訪問。當年雖是私人訪問,但是美方在過境規格與接待上相當禮遇,校方更邀請李登輝以總統身份公開演講。
另一位資深外交官跟BBC中文回憶,當年他還是個外交部次長秘書,陪同李登輝一起搭乘專機到雪城後、坐車到康乃爾,一路上都有媒體跟隨與民眾歡迎。李登輝演講時,下面觀眾多到滿出來,外頭衛星新聞採集車都沒位置停。
沈呂巡當時則擔任駐美代表處國會組組長,他仍記得光是聯絡與斡旋美方國會"拉人"就讓他們人仰馬翻,但是美方投票支持仍讓他很感動:"參議院97比1、眾議院396比0支持李登輝來訪,這數字我依然記得",那個投反對票的參議員事後還說,他沒看清楚,投錯票了。
但在後來,李登輝訪美舉動也激怒中國,隨後也爆發1995年台海飛彈危機,直到1996年台灣第一次民選總統才結束。
另位資深外交官則說:"李登輝『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講是成功的,但在中共大力反對下,反而變成更大事件,讓克林頓還花了些時間跟中方解釋"。美方之後一陣子也相對低調,讓類似過境不再發生。
藍綠態度不同
直到2000年,台灣實現政黨輪替,但當時總統陳水扁,對於獨派意識主張較鮮明,一度讓美方神為苦惱。當時該資深外交官已經升任某城市副處長,還記得美方審查變得更嚴格:"不論在過境地、要去哪,在哪有公開講話,美方都會想了解,陳水扁有次還從酒店廚房進去見國會議員"。
甚至在2006年5月,陳水扁出訪時還一度過境遭美國,利比亞與黎巴嫩拒絶、最後迫降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沈呂巡想起這段時,至今仍說:"那時大家都罵死了"。
後來到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美方在過境上的待遇才出現好轉。"馬英九有跟美方建立互信,不會在政治議題上輕舉妄動,所以美方也較鼓勵他出去走走。媒體對台灣總統採訪,也是從那時開始變寬鬆的",該資深外交官說。
2015年,時任駐美代表的沈呂巡,陪同過境的馬英九返回母校哈佛大學。他回憶當時抵達波士頓,就受到波士頓市長與市議長歡迎,還帶他一起重遊當地中國城:"中國城都掛上青天白日旗來歡迎馬英九"。
真正現突破?
直到現在,台灣總統在出訪時過境美國,都成為美台關係能否更進步的指標,甚至有"過境是實、訪問是虛"的說法。在台灣旅行法通過後,何時能看到該法內容被執行,則是外交官們認為的重點。
沈呂巡說:"對我來講的突破,就是總統能親自去華盛頓、紐約等地訪問,或者是過境時,至少該城市的地方官與議員能出來一起陪同與會,能去該城市台灣代表處等等"。
然而,與中國的政治平衡也是重中之中,"兩岸關係好,那當然在美國過境上中共會比較睜隻眼閉隻眼,地方官也能不顧忌政治局勢,親自出來迎接",沈呂巡說。
就如同在這次蔡英文過境中,仍發生去台灣咖啡店買咖啡,遭中國媒體指為"台獨企業"一事。資深外交官說:"這就是兩岸相對敏感時,大陸就會給你好看"。他認為該企業最後發聲明輸誠,也是無可厚非,因為該企業只是兩岸關係不好下,中方的出氣筒。
至今20多年來,台灣官方仍在總統於美國過境上不斷努力,但隨著中國崛起,不免讓台灣成為中美間的籌碼。台灣也在思考自身外交出路之際,始終在拿捏中美兩國間政治的此消彼長。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267525
--
※ 作者: DrPlague 時間: 2018-08-23 10:48:34
※ 看板: Practic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8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