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Practice
作者 DrPlague (Plague Doctor)
標題 [知識] 世界盃的運動科學:為何球員一直「吐水」?原來不只是純粹「潤潤口」
時間 2018-07-17 Tue. 13:37:54


2018/07/17, 運動
世界盃的運動科學:為何球員一直「吐水」?原來不只是純粹「潤潤口」
文:Eric Poon(運動科學博士生,香港大學理學士,雙主修運動科學及食物營養系,認可體能訓練專家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ACSM-EPC)

世界盃曲終人散,不知大家對本屆球員以下「吐水」的舉動有沒有印象呢?原來這並非純粹「潤一潤口」這麼簡單。有外國專家指出,他們很可能是在使用近年運動營養界流行的「糖水漱口法」(又稱「碳水化合物溶液漱口法」,英文Carb Rinsing)。


科學原理

不少朋友在進行長時間劇烈運動時,都有飲用運動飲品的習慣,而多年來大量研究亦指出,飲用這些含糖介於6-8%的飲品,能幫助身體補充運動時消耗的糖分,進而提升表現(可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然而,很多競技項目節奏緊湊,比賽中間沒有太多空檔休息補充。部分運動員若在短時間攝取太多糖分(如運動飲品和能量果凍飲),有可能出現腸胃不適(Gasteo-intestinal distress)而影響發揮。另一方面,個別運動員有減重需要,不適宜在運動中途攝取過多卡路里。故此,過往一直有學者研究能否有更簡單、甚至不用把糖分攝進身體的替代方法。

國際權威運動營養學者Asker Jeukendrup博士及其團隊,早在2004年便首先進行一項研究,招募了一批單車運動員,每人進行兩次40公里計時測試(約1小時)。其中一次需要每隔約8分鐘就用糖分飲品漱口5秒(然後吐出),另一次則只用清水漱口作對比。結果發現,以糖水漱口的一次測試平均快超過1分鐘,效果顯著。團隊對此發現提出以下「口腔腦部連繫」(Mouth-Brain Connection)解釋:

漱口時飲品內的糖分,能刺激口腔內的神經受器(sensory receptor),使它傳遞訊息到腦部中樞神經系統,讓它以為將要有食物進入消化系統。
腦部受到「欺騙」下會產生能量充沛的感覺,繼而減低運動員的自覺辛苦程度,保持專注力,延緩疲勞。
這研究在當年引起極大迴響,其後不少學者運用類似的漱口方法,發現它對跑步和球類等不同類型的運動表現,也有相當功效,幅度甚至跟直接飲用飲品相當。部分人曾質疑漱口法的成效,單純是心理作用或飲品味道所致,但腦部影像掃描顯示,運動飲品內的糖分的確能刺激腦內相關皮質,反之同等甜味的人工代糖則不能,證明漱口法的神經傳導作用確與糖分的化學結構有關。

實踐建議
對上述方法有興趣的教練和運動員,可參考文獻最新的建議:

1.於運動期間每隔10-20分鐘,利用含糖飲品漱口5-10秒,可改善持續30至7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表現。
2.這方法尤其適用於容易腸胃不適,或需要減肥/控制體重的運動員(避免額外卡路里攝取)。
3.漱口法雖然方便有效,但若運動超過90分鐘以上,仍建議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以防止因長時間運動而導致血糖下降(hypoglycemia)和醣原耗盡(glycogen depletion)。
4.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此方法前應先熟習,減少出現不良反應機會(如哽塞和干擾呼吸節奏),並應注意衛生。
5.有研究指在空腹下進行漱口法成效會較顯著,但為使肌肉醣原儲備(glycogen store)處於理想水平,令體力更充沛,較佳的做法為運動前2至3小時先進食適量碳水化合物,然後在運動中途考慮配合漱口法。

結語
運動科學發展漸趨成熟,越來越多球隊和運動員皆積極實踐各種科學化訓練,適逢糖水漱口法這例子正因近期盛事而受到關注。當然,世上沒有一套方法適合所有人,影響表現的因素眾多,效果因人而異。然而,筆者相信認識更多新穎可行的方法,將有助我們靈活變通,面對不同情況也能作出合適決策,長遠表現自然更上一層樓。

篇幅所限,本篇先寫到這裡。不知大家又對Carb Rinsing有什麼想法呢?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9919


--
※ 作者: DrPlague 時間: 2018-07-17 13:37:54
※ 看板: Practic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79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