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2-11-02 17:34:22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標題 Re: [問卦] 沒憂鬱症吃憂鬱症藥會怎麼樣?
時間 Tue Nov 1 21:11:11 2022
沒憂鬱症吃抗憂鬱藥會怎樣?看到這個問題,我必須強調,抗憂鬱藥目前在精神醫學界的
爭議非常大,千萬不能隨意服用,無論有沒有憂鬱症診斷,對於服用抗憂鬱藥都必須要謹
慎考慮,不管是對醫師或患者來說,是否使用抗憂鬱藥都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爭議非常大,千萬不能隨意服用,無論有沒有憂鬱症診斷,對於服用抗憂鬱藥都必須要謹
慎考慮,不管是對醫師或患者來說,是否使用抗憂鬱藥都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NICE) 的治療指引是準備精神科醫師口試時常用的參考
資料,也是英國最具權威性的治療指引,在今年 6 月發布最新版的的成人憂鬱症治療指
引,這是長達 13 年來的重大修訂。英國公共衛生部擔心長期抗憂鬱藥物處方正在不斷增
加,許多人出現戒斷症狀,難以在適當的時機停藥。因此最新的指引中強調,對於非重度
的憂鬱症患者,應優先考慮心理治療或引導式自助,不要將抗憂鬱藥作為第一線治療選擇
(Kendrick et al., 2022)。
資料,也是英國最具權威性的治療指引,在今年 6 月發布最新版的的成人憂鬱症治療指
引,這是長達 13 年來的重大修訂。英國公共衛生部擔心長期抗憂鬱藥物處方正在不斷增
加,許多人出現戒斷症狀,難以在適當的時機停藥。因此最新的指引中強調,對於非重度
的憂鬱症患者,應優先考慮心理治療或引導式自助,不要將抗憂鬱藥作為第一線治療選擇
(Kendrick et al., 2022)。
另外,留言很多人提到憂鬱症的血清素假說,所謂血清素假說是「憂鬱症單胺假說」的其
中一個版本。單胺(monoamine)是大腦中的一組神經傳導物質,早在 50 年代,精神科
醫師認為這些負責神經傳導的化學物質可能對情緒調節很重要,因為偶然發現一些藥物對
治療憂鬱症似乎有效,推測它們透過增加大腦中單胺的水平而發揮作用。
中一個版本。單胺(monoamine)是大腦中的一組神經傳導物質,早在 50 年代,精神科
醫師認為這些負責神經傳導的化學物質可能對情緒調節很重要,因為偶然發現一些藥物對
治療憂鬱症似乎有效,推測它們透過增加大腦中單胺的水平而發揮作用。
所以在過去 30 年來,有一種流行的說法不只出現在醫學教科書中,也廣為民眾所熟知,那就是憂鬱症因為大腦的「化學失衡」所引起,特別是與血清素(serotonin)這個特定
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的全面分析,沒有證據可以支持上述的憂鬱症理論基礎。
對於許多認為憂鬱症是因為血清素異常所引起的論點,抗憂鬱藥「有效」代表它可以修正
血清素系統,然而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抗憂鬱藥透過逆轉血清素潛在的異常而發揮作用(
Moncrieff et al., 2022)。即便精神科醫師使用抗憂鬱藥並非基於低血清素導致憂鬱症
的簡單理論,而是根據臨床試驗的證據,但目前仍不清楚抗憂鬱藥為何對某些人有效,而
對其他人無效,及其造成危害的因素(Kendrick & Collinson, 2022)。
血清素系統,然而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抗憂鬱藥透過逆轉血清素潛在的異常而發揮作用(
Moncrieff et al., 2022)。即便精神科醫師使用抗憂鬱藥並非基於低血清素導致憂鬱症
的簡單理論,而是根據臨床試驗的證據,但目前仍不清楚抗憂鬱藥為何對某些人有效,而
對其他人無效,及其造成危害的因素(Kendrick & Collinson, 2022)。
對於此爭議,需要針對抗憂鬱藥的作用機制提出其他合理的解釋。其中一種以「以疾病為
核心」的精神藥物作用學說認為,藥物修正異常的大腦狀態,其治療效果源於對潛在病程
的作用。雖然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不過近年來的研究指出了「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
(BDNF)在抗憂鬱藥的作用中扮演關鍵角色(Björkholm & Monteggia, 2016);此外,
因憂鬱症與炎症的生物標記升高有關,抗憂鬱藥的機轉可能透過其抗炎效果產生作用(
核心」的精神藥物作用學說認為,藥物修正異常的大腦狀態,其治療效果源於對潛在病程
的作用。雖然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不過近年來的研究指出了「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
(BDNF)在抗憂鬱藥的作用中扮演關鍵角色(Björkholm & Monteggia, 2016);此外,
因憂鬱症與炎症的生物標記升高有關,抗憂鬱藥的機轉可能透過其抗炎效果產生作用(
Tynan et al., 2012)。
而另外一種「以藥物為核心」的精神藥物作用學說則提出,與其他精神活性藥物一樣,抗
憂鬱藥會產生微妙的精神變化(Moncrieff & Cohen, 2009), 包括情緒麻木(
Sansone & Sansone, 2010),這會影響憂鬱症狀,並可能與生理反應共同產生放大的安
慰劑效應(Scott et al., 2022)。
抗憂鬱藥造成的生物化學機制或精神和身體上的改變,可能解釋其治療效果 ,不過這與
抗憂鬱藥「透過修正血清素系統潛在的異常來發揮作用」的說法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這種
說法讓藥物的使用似乎變得必要且令人放心。不幸的是,化學失衡理論可能鼓勵長期使用
抗憂鬱藥,因為其誤導性地暗示血清素缺乏需要長期補充。
抗憂鬱藥「透過修正血清素系統潛在的異常來發揮作用」的說法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這種
說法讓藥物的使用似乎變得必要且令人放心。不幸的是,化學失衡理論可能鼓勵長期使用
抗憂鬱藥,因為其誤導性地暗示血清素缺乏需要長期補充。
這種錯誤信念在多項研究中被發現,這些研究涉及停用抗憂鬱藥的障礙和促進因素(
Maund et al., 2019)。因此我們不應該告訴憂鬱症患者「抗憂鬱藥可以修正血清素的不
平衡或缺乏」,或者必然需要長期治療(Kendrick & Collinson, 2022)。若是患者沒
有被引導相信此類說法,許多人可能會對於是否使用抗憂鬱藥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
平衡或缺乏」,或者必然需要長期治療(Kendrick & Collinson, 2022)。若是患者沒
有被引導相信此類說法,許多人可能會對於是否使用抗憂鬱藥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
在抗憂鬱藥的作用機制之外,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是抗憂鬱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仍然
受到廣泛的質疑和爭論。針對抗憂鬱藥的臨床試驗顯示,在漢氏憂鬱量表(HAM-D),藥
物與安慰劑的差異小於 2 分(Munkholm et al., 2019),這個微小差異被認為在臨床上
並無重要性(Leucht et al., 2013)。
受到廣泛的質疑和爭論。針對抗憂鬱藥的臨床試驗顯示,在漢氏憂鬱量表(HAM-D),藥
物與安慰劑的差異小於 2 分(Munkholm et al., 2019),這個微小差異被認為在臨床上
並無重要性(Leucht et al., 2013)。
抗憂鬱藥「有效」意指 HAM-D 評分的下降,若臨床醫師針對以疾病為導向的數據進行評
估,再加上在患者疾病評估量表的正面發現,以及醫病之間臨床整體評量表的資訊,則可
能推論出這些藥物在臨床上的有效性。然而,在所有 4 個評估量表層面中,沒有發現抗
憂鬱藥的正面數據,最新分析更表明其對於改善生活品質沒有明顯效用(Almohammed et
al., 2022)。
估,再加上在患者疾病評估量表的正面發現,以及醫病之間臨床整體評量表的資訊,則可
能推論出這些藥物在臨床上的有效性。然而,在所有 4 個評估量表層面中,沒有發現抗
憂鬱藥的正面數據,最新分析更表明其對於改善生活品質沒有明顯效用(Almohammed et
al., 2022)。
如果有證據表明抗憂鬱藥拯救生命或阻止自殺企圖,相關治療可能值得一試。但必須注意
的是,在提交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抗憂鬱藥試驗中,死於治療的人數多於
安慰劑 ,即使排除了戒斷和追蹤期的數據,治療的自殺事件仍是安慰劑的 2 倍(Stone
et al., 2009)。
的是,在提交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抗憂鬱藥試驗中,死於治療的人數多於
安慰劑 ,即使排除了戒斷和追蹤期的數據,治療的自殺事件仍是安慰劑的 2 倍(Stone
et al., 2009)。
對此,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NICE) 的成人憂鬱症治療指引也進行了相應的修
訂。最新的指引中強調,對於不太嚴重的憂鬱症,應首先考慮侵入性最小和資源密集程度
最低的可用治療,例如心理治療或引導式自助,不要將抗憂鬱藥作為第一線治療選擇(
訂。最新的指引中強調,對於不太嚴重的憂鬱症,應首先考慮侵入性最小和資源密集程度
最低的可用治療,例如心理治療或引導式自助,不要將抗憂鬱藥作為第一線治療選擇(
Kendrick et al., 2022)。
另一方面,雖然抗憂鬱藥是世界各地最廣泛開具處方的藥物之一,然而人們對長期使用這
些藥物的健康影響所知甚少。近期一項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分析了超過 20 萬人的數據,
調查使用抗憂鬱藥多年來的健康影響,發現長期使用抗憂鬱藥,可能會使罹患心臟病的風
險增加 1 倍(Bansal et al., 2022)。
些藥物的健康影響所知甚少。近期一項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分析了超過 20 萬人的數據,
調查使用抗憂鬱藥多年來的健康影響,發現長期使用抗憂鬱藥,可能會使罹患心臟病的風
險增加 1 倍(Bansal et al., 2022)。
不只如此,成千上萬的人遭受抗憂鬱藥副作用的影響, 包括消化道出血和性功能障礙(
NICE, 2022),長期使用抗憂鬱藥可能會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Read & Williams, 2018
),且與老年人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Coupland et al., 2011),其中也
包含停藥時可能發生的嚴重戒斷反應,但這類藥物的處方率持續上升。
NICE, 2022),長期使用抗憂鬱藥可能會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Read & Williams, 2018
),且與老年人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Coupland et al., 2011),其中也
包含停藥時可能發生的嚴重戒斷反應,但這類藥物的處方率持續上升。
事實上,醫師很少與患者談論停藥議題,因為這可能導致復發。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停藥
是可行的,即便在過去曾經有數次憂鬱症發作的長期用藥者中,有 44% 的患者都可以安
全地停止服藥,對於較輕度的憂鬱症患者,停藥成功率可能更高(Duffy et al., 2021)
。
是可行的,即便在過去曾經有數次憂鬱症發作的長期用藥者中,有 44% 的患者都可以安
全地停止服藥,對於較輕度的憂鬱症患者,停藥成功率可能更高(Duffy et al., 2021)
。
綜上所述,雖然近期的文獻回顧與分析顯示,某些抗憂鬱藥對於重度憂鬱症成人可能具有
合理的療效、可接受性和耐受性(Kishi et al., 2022),然而相關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
析亦清楚表明,抗憂鬱藥的效果並不大( Cipriani et al., 2018)。最近一次此類分析
綜合了 1979 年至 2016 年間向 FDA 提交的所有抗憂鬱藥試驗的結果,研究發現,這些
藥物只有對 15% 的患者影響超過安慰劑(Stone et al., 2022)。
合理的療效、可接受性和耐受性(Kishi et al., 2022),然而相關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
析亦清楚表明,抗憂鬱藥的效果並不大( Cipriani et al., 2018)。最近一次此類分析
綜合了 1979 年至 2016 年間向 FDA 提交的所有抗憂鬱藥試驗的結果,研究發現,這些
藥物只有對 15% 的患者影響超過安慰劑(Stone et al., 2022)。
從各方面來看,由於抗憂鬱藥的作用機制仍然不明、有效性及安全性受到質疑,以及實際
存在的副作用與長期服用風險,因此亟需釐清抗憂鬱藥治療的利與弊。對大多數的憂鬱症
患者而言,服用抗憂鬱藥可能並非無害,建議醫病雙方在評估抗憂鬱藥治療時應進行更開
放、明智的對話與共享決策。
存在的副作用與長期服用風險,因此亟需釐清抗憂鬱藥治療的利與弊。對大多數的憂鬱症
患者而言,服用抗憂鬱藥可能並非無害,建議醫病雙方在評估抗憂鬱藥治療時應進行更開
放、明智的對話與共享決策。
參考文獻:
Almohammed, O. A., Alsalem, A. A., Almangour, A. A., Alotaibi, L. H., Al
Yami, M. S., & Lai, L. (2022). Antidepressan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expenditure panel surve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loS one, 17(4), e026592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65928
Antidepressan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expenditure panel surve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 PLOS ONE
Background Despite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disorder, these medic ...
Background Despite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disorder, these medic ...
Bansal, N., Hudda, M., Payne, R. A., Smith, D. J., Kessler, D., & Wiles, N.
(2022). Antidepressant use and risk of adverse outcomes: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JPsych open, 8(5), e164. https://doi.org/10.1192/bjo.2022.563
Björkholm, C., & Monteggia, L. M. (2016). BDNF - a key transducer of
antidepressant effects. Neuropharmacology, 102, 72–79.
https://doi.org/10.1016/j.neuropharm.2015.10.034
Cipriani, A., Furukawa, T. A., Salanti, G., Chaimani, A., Atkinson, L. Z.,
Ogawa, Y., Leucht, S., Ruhe, H. G., Turner, E. H., Higgins, J., Egger, M.,
Takeshima, N., Hayasaka, Y., Imai, H., Shinohara, K., Tajika, A., Ioannidis,
J., & Geddes, J. R. (2018).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21
antidepressant drug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91(10128), 1357–136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802-7
Coupland, C., Dhiman, P., Morriss, R., Arthur, A., Barton, G., &
Hippisley-Cox, J. (2011). Antidepressant use and risk of adverse outcomes in
older people: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43, d4551. https://doi.org/10.1136/bmj.d4551
Duffy, L., Clarke, C. S., Lewis, G., Marston, L., Freemantle, N., Gilbody,
S., Hunter, R., Kendrick, T., Kessler, D., King, M., Lanham, P., Mangin, D.,
Moore, M., Nazareth, I., Wiles, N., Bacon, F., Bird, M., Brabyn, S., Burns,
A., Donkor, Y., … Lewis, G. (2021).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to prevent
depression relapse in primary care: the ANTLER RCT.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Winchester, England), 25(69), 1–62.
https://doi.org/10.3310/hta25690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to prevent depression relapse in primary care: the ANTLER RCT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Volume: 25, Issue: 69, Published in November 2021 ...
Kendrick, T., & Collinson, S. (2022). Antidepressants and the serotonin
hypothesis of depression.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78, o1993.
https://doi.org/10.1136/bmj.o1993
Kendrick, T., Pilling, S., Mavranezouli, I., Megnin-Viggars, O., Ruane, C.,
Eadon, H., Kapur, N., & Guideline Committee (2022).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adults: summary of updated NICE guidance.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78, o1557. https://doi.org/10.1136/bmj.o1557
Kishi, T., Ikuta, T., Sakuma, K., Okuya, M., Hatano, M., Matsuda, Y., &
Iwata, N. (2022). Antidepressa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the maintenance ph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Molecular psychiatry, 10.1038/s41380-022-01824-z.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2-01824-z
Leucht, S., Fennema, H., Engel, R., Kaspers-Janssen, M., Lepping, P., &
Szegedi, A. (2013). What does the HAMD mea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48(2-3), 243–248.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2.12.001
Maund, E., Dewar-Haggart, R., Williams, S., Bowers, H., Geraghty, A., Leydon,
G., May, C., Dawson, S., & Kendrick, T. (2019).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discontinuing antidepressant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matic synthesi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45, 38–62.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8.10.107
Moncrieff, J., & Cohen, D. (2009). How do psychiatric drugs work?.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38, b1963. https://doi.org/10.1136/bmj.b1963
Moncrieff, J., Cooper, R. E., Stockmann, T., Amendola, S., Hengartner, M. P.,
& Horowitz, M. A. (2022). The serotonin theory of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umbrell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Molecular psychiatry,
10.1038/s41380-022-01661-0.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2-01661-0
Munkholm, K., Paludan-Müller, A. S., & Boesen, K. (2019). Considering the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in the evidence base of antidepressants for
depression: a reanalysis of a network meta-analysis. BMJ open, 9(6), e024886.
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18-024886
Read, J., & Williams, J. (2018). Adverse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 Reported
by a Large International Cohort: Emotional Blunting, Suicidality, and
Withdrawal Effects. Current drug safety, 13(3), 176–186.
https://doi.org/10.2174/1574886313666180605095130
Adverse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 Reported by a Large International Cohort: Emotional Blunting, Suicidality, and Withdrawal Effects | Bentham Science
Background: Studies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 tend to focus on biological symptoms. The prevalence of suicidality and withdrawal effec ...
Background: Studies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 tend to focus on biological symptoms. The prevalence of suicidality and withdrawal effec ...
Sansone, R. A., & Sansone, L. A. (2010). SSRI-Induced Indifference.
Psychiatry (Edgmont (Pa. : Township)), 7(10), 14–18.
Scott, A. J., Sharpe, L., & Colagiuri, B. (202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success of blinding in antidepressant RCTs. Psychiatry
research, 307, 114297.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1.114297
Stone, M., Laughren, T., Jones, M. L., Levenson, M., Holland, P. C., Hughes,
A., Hammad, T. A., Temple, R., & Rochester, G. (2009). Risk of suicidality 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depressants in adults: analysis of proprietary data
submitted to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39, b2880. https://doi.org/10.1136/bmj.b2880
Stone, M., Yaseen, Z. S., Miller, B. J., Richardville, K., Kalaria, S. N., &
Kirsch, I. (2022). Response to acute monotherapy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s submitted to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78, e067606. https://doi.org/10.1136/bmj-2021-067606
Tynan, R. J., Weidenhofer, J., Hinwood, M., Cairns, M. J., Day, T. A., &
Walker, F. R. (2012). 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SRI and SNRI antidepressants on LPS stimulated microglia.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6(3), 469–479.
https://doi.org/10.1016/j.bbi.2011.12.0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83.82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ZOHhswl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67308278.A.EAF.html
推 : 幹 太專業先推 免得人家發現我看不懂1F 125.231.168.138 台灣 11/01 21:13
推 : 感謝分享 ... 對於標題的疑問 簡單說2F 106.64.167.4 台灣 11/01 21:13
→ : 就是不建議
→ : 就是不建議
→ : 假設4F 114.24.212.186 台灣 11/01 21:14
推 : 我看完文章後我也憂鬱了5F 39.9.194.154 台灣 11/01 21:14
推 : 我吃過某病友的藥 就有幫助睡眠的病理效果6F 1.169.50.44 台灣 11/01 21:16
推 : 看完邊緣行者我也憂鬱了7F 223.138.47.154 台灣 11/01 21:16
推 : 推專業8F 36.227.213.132 台灣 11/01 21:16
推 : 謝謝分享9F 223.140.158.126 台灣 11/01 21:16
→ CREA …
推 : 我覺得要看憂鬱是生理引起的還是心裡12F 223.137.49.247 台灣 11/01 21:21
→ : 請問你持有執照或者有被醫療經驗嗎?我個人13F 223.137.103.138 台灣 11/01 21:21
→ : 引起的 生理引起的用血清素治療看起來14F 223.137.49.247 台灣 11/01 21:21
→ : 就醫經驗是信賴專業,對我的急性嚴重憂鬱症15F 223.137.103.138 台灣 11/01 21:21
→ : ,藥物的確有療效。如果你沒有執照或非個人
→ : 經驗,你的文章可能會危害患者。
→ : ,藥物的確有療效。如果你沒有執照或非個人
→ : 經驗,你的文章可能會危害患者。
→ : 蠻合理的18F 223.137.49.247 台灣 11/01 21:22
推 : 推19F 101.136.110.251 台灣 11/01 21:22
推 : 推20F 49.217.201.253 台灣 11/01 21:22
推 : 幹 太專業21F 180.217.245.67 台灣 11/01 21:23
※ 編輯: Gouvon (61.228.183.82 臺灣), 11/01/2022 21:24:59推 : 推專業文22F 182.233.97.143 台灣 11/01 21:24
噓 : 你這一看就知道是山達基的啦23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26
推 : 吃完整個人都沒情緒了 跟殭屍一樣24F 114.37.144.104 台灣 11/01 21:26
→ : 第一句直接就end啦 誰跟你說爭議很大?y25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26
→ : 簡單講 只有憂鬱情緒 是不用吃藥的; 但是
→ : 已經進展到憂鬱症 吃藥就有必要!懂嗎?
→ : 你講的每一個論點都不是主流,都可以輕易
→ : 被反駁!我只講一句,憂鬱症請找醫師!
→ : Cipriani 2018的文章是講藥物有效!!!
→ : 簡單講 只有憂鬱情緒 是不用吃藥的; 但是
→ : 已經進展到憂鬱症 吃藥就有必要!懂嗎?
→ : 你講的每一個論點都不是主流,都可以輕易
→ : 被反駁!我只講一句,憂鬱症請找醫師!
→ : Cipriani 2018的文章是講藥物有效!!!
推 : 同意心理治療或引導可能對於部分憂鬱症有31F 223.138.211.22 台灣 11/01 21:32
→ : 療效。但考慮到台灣此類資源有限,對於無
→ : 療效。但考慮到台灣此類資源有限,對於無
→ : 他文章的結論是幾乎所有抗憂藥物都有效!33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2
→ : 法即刻排除源的憂鬱傾向者來說,還有什麼34F 223.138.211.22 台灣 11/01 21:33
→ : 資源可以抓住他們?這對急性病患來說是兵
→ : 資源可以抓住他們?這對急性病患來說是兵
→ : 你不要騙人家沒看過原文!隨意曲解文章36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3
→ : 臨城下的問題。37F 223.138.211.22 台灣 11/01 21:33
→ : 造成該治療的人不吃藥,是非常不道德的!38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3
→ : 像現在的季節很多穩定病友會有急性憂鬱傾39F 223.138.211.22 台灣 11/01 21:34
→ : 向,心理支持和引導可能趕不上溫度變化。
→ : 向,心理支持和引導可能趕不上溫度變化。
→ : 你用看似理性的文章架構 去宣傳謠言恐慌41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4
推 : 推這篇 還是有藥粉要人吃藥不可42F 39.15.8.160 台灣 11/01 21:35
推 : 專業文推43F 42.79.59.90 台灣 11/01 21:35
推 : 看完秒速五釐米我也憂鬱了44F 101.9.239.103 台灣 11/01 21:35
→ : 憂鬱症不是一定要吃藥!可以心理治療,45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6
推 : 看憂鬱症患者拿一堆藥,每種都有副作用46F 1.161.12.65 台灣 11/01 21:36
→ : 也可以藥物 但是你這篇說 完全不能吃藥47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6
→ : 這樣吃真的會讓憂鬱症緩解嗎...?48F 1.161.12.65 台灣 11/01 21:36
→ : 就是完全錯誤的!販賣恐懼就是山達基專門49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1:36
推 : 不吃藥挑戰50F 118.232.30.127 台灣 11/01 21:46
推 : 推51F 39.14.65.153 台灣 11/01 21:47
→ : 山達基吧 不敢寫文章出處?52F 118.169.97.53 台灣 11/01 21:48
→ : 希望你有相關背景,要不然還是尊重專業53F 27.52.44.173 台灣 11/01 21:49
→ : 怎不順便推銷你們的靈儀54F 118.169.97.53 台灣 11/01 21:50
→ : 文章長到看完都憂鬱了55F 114.42.96.121 台灣 11/01 21:51
→ : 還有能量肥皂之類的 比抗憂鬱藥有效是吧56F 118.169.97.53 台灣 11/01 21:52
噓 : 沒重點的文章57F 219.68.177.75 台灣 11/01 22:04
推 : 八卦仔不能做愛 當然憂鬱啊58F 111.82.197.200 台灣 11/01 22:06
噓 : 還以為會出現業業老公 失望59F 111.71.43.156 台灣 11/01 22:09
推 : 精神疾病用藥, 都是要在中樞神經發生效60F 140.112.7.192 台灣 11/01 22:11
→ : 用, 就算能達成藥效, 長期服用下來很難
→ : 沒有副作用, 而且副作用常常是不可回復
→ : 的, 例如改變了食慾跟體重的設定點, 不
→ : 用, 就算能達成藥效, 長期服用下來很難
→ : 沒有副作用, 而且副作用常常是不可回復
→ : 的, 例如改變了食慾跟體重的設定點, 不
→ : 但不服藥治療 哪天你的生命就沒了64F 123.0.217.139 台灣 11/01 22:14
→ : 相較之下 藥物的副作用不算什麼
→ : 相較之下 藥物的副作用不算什麼
→ : 是變得極端消瘦, 就是日漸肥胖起來66F 140.112.7.192 台灣 11/01 22:15
→ : 所以沒事當然不要去吃精神科用藥, 有病
→ : 的話請找精神科醫師
→ : 所以沒事當然不要去吃精神科用藥, 有病
→ : 的話請找精神科醫師
噓 : 拜託你還有道德的話,修文宣導一下69F 223.136.123.155 台灣 11/01 22:18
→ : 每個人情況不同,要給專業醫生判斷
→ : 每個人情況不同,要給專業醫生判斷
→ : 感謝分享71F 27.247.0.235 台灣 11/01 22:20
→ : 用藥當然也要給專業判斷,不能沒事72F 223.136.123.155 台灣 11/01 22:20
→ : 用藥
→ : 用藥
推 : 目前憂鬱症被認為還是需要藥物或神經介74F 140.112.7.192 台灣 11/01 22:20
推 : 專業75F 114.40.4.183 台灣 11/01 22:21
→ : 入治療, 不是單純心理動力治療就能奏效76F 140.112.7.192 台灣 11/01 22:21
推 : 個人體驗...會很持久, 因為不在鬱期77F 223.136.27.161 台灣 11/01 22:22
→ : 反而有興致XD
→ : 反而有興致XD
噓 : 憂鬱症不只是“一種”症,病因程度79F 223.136.123.155 台灣 11/01 22:30
→ : 急迫性都差很多。你說有人憂鬱點就
→ : 亂吃會傷身也對,你說有人不吃就會
→ : 急迫性都差很多。你說有人憂鬱點就
→ : 亂吃會傷身也對,你說有人不吃就會
噓 : ....憂鬱症還是需要藥物去做治療....82F 36.228.252.98 台灣 11/01 22:30
→ : 自殺也對。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所以拜83F 223.136.123.155 台灣 11/01 22:30
→ : 託給專業醫生判斷。
→ : 託給專業醫生判斷。
→ : 第二段其實就自打臉 非優先但不是不能用85F 118.169.97.53 台灣 11/01 22:31
→ : 沒有非黑及白這回事,不能妖魔化或86F 223.136.123.155 台灣 11/01 22:31
→ : 仙丹化藥品
→ : 任何人的個人經驗再真實,都無法提
→ : 仙丹化藥品
→ : 任何人的個人經驗再真實,都無法提
推 : 感謝分享89F 114.136.245.72 台灣 11/01 22:33
→ : 供給其他人參考。“給專業醫生 個案90F 223.136.123.155 台灣 11/01 22:33
→ : 診斷”
→ : 診斷”
→ : 而且重度就是優先使用 故意截取片段訊息92F 118.169.97.53 台灣 11/01 22:33
→ : 某邪教最愛使用看似科學的文章誤導
→ : 某邪教最愛使用看似科學的文章誤導
噓 : OK 建議趕快推動安樂死合法 大家都不用吃藥94F 114.38.64.245 台灣 11/01 22:35
→ : 讚讚
→ : 讚讚
噓 : 憂鬱症嚴重會自殺,吃藥藥效還怕太慢,96F 36.226.125.122 台灣 11/01 22:41
→ : 你鼓吹不吃藥 病人自殺你付得起責任嗎?
→ : 你鼓吹不吃藥 病人自殺你付得起責任嗎?
推 : 謝謝你98F 101.12.17.88 台灣 11/01 22:47
→ : 你是不是把你作業直接弄過來po= =99F 49.217.192.216 台灣 11/01 22:57
→ : 憂鬱症一半是環境造成的 一半是心理100F 59.115.86.154 台灣 11/01 22:58
→ : 先解決環境問題 心理才能慢慢地修
→ : 先解決環境問題 心理才能慢慢地修
推 : 一堆智商不夠高不會判斷的102F 150.117.243.27 台灣 11/01 23:00
→ : 恩 跟我想的差不多103F 1.173.59.135 台灣 11/01 23:01
推 : 專業104F 223.137.217.186 台灣 11/01 23:09
推 : 推105F 220.136.221.220 台灣 11/01 23:13
噓 : 這是不是直接去複製某篇回顧性文獻貼106F 140.122.146.65 台灣 11/01 23:16
→ : 過來而已
→ : 過來而已
推 : 推專業108F 223.136.100.208 台灣 11/01 23:18
推 : 就跟打疫苗一樣,自己決定自己承擔109F 114.140.138.213 台灣 11/01 23:20
噓 : 文組的嗎 某些患者藥物介入是必要110F 49.216.131.228 台灣 11/01 23:23
→ : 的 誰說爭議很大或反而大多有害
→ : 的 誰說爭議很大或反而大多有害
→ diefishfish …
推 : opeminbod001文組的嗎? 某些患者是113F 150.117.243.27 台灣 11/01 23:26
→ : some還是all?
→ : some還是all?
推 : 推,優質內容115F 223.136.183.80 台灣 11/01 23:29
噓 : 先噓 你秀出精神專科醫師證書我再補推116F 223.136.212.10 台灣 11/01 23:29
推 : 抱歉文章太長了,給推但沒辦法完全理解117F 36.236.99.207 台灣 11/01 23:42
噓 : 哪裡抄的 整理都不會 想重修嗎118F 36.235.134.238 台灣 11/01 23:59
噓 : 重點到底在哪?119F 111.248.84.103 台灣 11/02 00:10
推 : 真的要再強調一次,不要避諱就醫,身心科120F 223.138.211.22 台灣 11/02 00:12
→ : 跟諮商是可以雙管齊下的,遇到合拍的身心
→ : 科醫師,回診這個動作本身也能有穩定心情
→ : 的效果。讓資源來幫助你。
→ : 跟諮商是可以雙管齊下的,遇到合拍的身心
→ : 科醫師,回診這個動作本身也能有穩定心情
→ : 的效果。讓資源來幫助你。
推 : 謝謝,但可以轉化成更科普的敘述124F 27.147.8.83 台灣 11/02 00:14
推 : 推專業125F 36.233.232.235 台灣 11/02 00:25
推 : 跟我想的差不多126F 39.9.44.250 台灣 11/02 00:26
推 : 有reference先推127F 125.228.40.47 台灣 11/02 00:31
推 : 推128F 219.71.146.114 台灣 11/02 00:35
推 : 憂鬱症的致病機轉還沒有很明確129F 118.168.147.152 台灣 11/02 00:43
→ : 所以對於抗憂鬱藥為什麼可以治療憂鬱症
→ : 其中機轉有很多不同解釋的方法
→ : 所以對於抗憂鬱藥為什麼可以治療憂鬱症
→ : 其中機轉有很多不同解釋的方法
噓 : 先噓 補醫師證再推回來132F 114.24.169.91 台灣 11/02 00:45
→ : 但使用藥物是可能會產生副作用的133F 118.168.147.152 台灣 11/02 00:45
→ : 所以在利大於弊的狀況下才建議用藥
推 : 精神疾病的診斷跟藥物治療成效135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0
→ : 比較缺乏一些客觀的方式證實136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0
→ : 不同臨床試驗之間的結論有差異137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1
→ : 也是導致臨床治療有其難度的原因138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2
→ : 所以在利大於弊的狀況下才建議用藥
推 : 精神疾病的診斷跟藥物治療成效135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0
→ : 比較缺乏一些客觀的方式證實136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0
→ : 不同臨床試驗之間的結論有差異137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1
→ : 也是導致臨床治療有其難度的原因138F 49.216.225.25 台灣 11/02 00:52
噓 : 給噓 這是哪抄的文章139F 118.165.15.87 台灣 11/02 01:01
推 : 之前吃過一顆朋友的百憂解還是啥完全無140F 27.51.153.27 台灣 11/02 01:02
→ : 感
→ : 感
推 : 推142F 1.171.89.94 台灣 11/02 01:29
→ : 抽大麻實在143F 42.73.252.164 台灣 11/02 03:41
推 : 專業推144F 223.138.0.189 台灣 11/02 06:59
噓 : 你有醫生執照嗎145F 101.138.241.191 台灣 11/02 07:19
推 : 厲害146F 180.217.147.57 台灣 11/02 07:25
噓 : 有狀況還是給醫生判斷好嗎?147F 27.51.113.26 台灣 11/02 08:41
推 : 憂鬱的成因本來就是複合性的,憂鬱可148F 49.216.90.214 台灣 11/02 09:31
→ : 能是人類的另一種適應反應(但在精神
→ : 醫學被認為是非適應的表徵),如果沒
→ : 有排除心理社會的問題,純粹以生化觀
→ : 點來解決,終究只是徒勞
→ : 能是人類的另一種適應反應(但在精神
→ : 醫學被認為是非適應的表徵),如果沒
→ : 有排除心理社會的問題,純粹以生化觀
→ : 點來解決,終究只是徒勞
推 : 推153F 111.235.215.200 台灣 11/02 12:28
推 : 敲碗求下一篇154F 1.200.88.232 台灣 11/02 13:02
推 : 精神病別再減刑了好嗎155F 106.64.160.122 台灣 11/02 15:52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5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133
( ̄︶ ̄)b dohee, nagame3148, Sifox, gdchazer, et79210 說讚!
2樓 時間: 2022-11-01 23:20:51 (台灣)
→
11-01 23:20 TW
「..由於抗憂鬱藥的作用機制仍然不明...」 光這句話,就知道藥廠有夠不負責任的。當然,話都講這麼明了,願者上鉤。
4樓 時間: 2022-11-02 12:56:31 (台灣)
→
(編輯過) TW
有認識兩個憂鬱症朋友,吃藥只是讓他們活動力降低、放鬆、不要做出極端的事情,實質幫助是靠家人朋友精神上幫助,他們才不會常發病,維持正常的情緒。幾年的觀察下來,藥物只是讓憂鬱症者發病時,降低他們活力、存活下來,真正還是需要家人朋友精神上陪伴,才能融入現在社會。
回列表(←)
分享